立即捐款

人禽之別,是祝福還是詛咒﹖

李耀全牧師在2007年7月8日《時代論壇》的「全心信箱」中回答來信者的問題時提到:「人是動物管家,故此我們要愛護動物。但動物便是動物,我們不能牠看作人(有靈魂)一樣。神創造每類活動都是各從其類的。

在我家裡亦養有寵物,牠們都跟 “人性”一樣,是非常可愛,但牠與我卻不能心靈相通,因為牠們對不是有靈的活人﹗我們絕不可把人的神學應用在動物身上。」

《聖經》中記載神造人的過程,的確與造動物有分別。李牧師的回答,也只是回應來信者「動物是否可以上天堂」這個神學問題,而非在探討生態、動物福利等問題。那麼,就讓我狗尾續貂,把話從另一個角度再說得深入些。

人不是「非動物」,而本來就是動物的一種。不過,基督教,以致許多其他宗教、文化,都認為——而事實上亦確實如此——人比其他「非人類動物」擁有更多的智慧。用《聖經》的說法,人比其他「非人類動物」多了一點東西,就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有靈魂」。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稀矣﹗」,與《聖經》的話大抵也一致。正是這「少許」的差異,讓人成為地球的管家,而非人類動物就成為被管治的一員。這一點想來不會惹人爭議。

可是,所謂「管理」、「管家」等概念,到底是讓人驕傲的「權力」,還是讓基督徒時刻感到戰兢的「責任」﹖

環境與生態危機逼在眉睫;自然資源被超速消耗、物種消失、全球暖化……面對這些問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同樣地,人類以外的生物,包括各種動植物,其實也是與人類坐在同一條船上。在北極熊因浮冰減少而淹死在北冰洋中的同時,歐洲也一年比一年熱,美國亦不住受暴風吹襲,數以萬計的人身受其苦。環境保育問題,已不再是科學問題,而是道德問題了。

「動物」這個概念,亦因應動物本身與人類的接觸,而產生演變。被人類食用的是“pork”、“beef”,而不是“pig”、“cow”;被人類蓄養作工具用的,是「家畜」、「家禽」;被人類養作「消閒」的,是「寵物」。然而,不論pork也好,家畜家禽也好,寵物也好,牠們的本質就是動物。只是人類因應自己的需要,才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動物」罷了。然而,神造動物(以及其他一切生物),到底純粹是為了為人類提供資源,還是萬物本是祂創造工程的一部分﹖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神造的世界,本來多姿多采;可是由於人類管理不善,誤以為「資源」是可以用之不盡的,導致今日的惡果。事實上,每一種物種滅絕,就意味著人類的居住環境進一步惡化;也代表人類的生活方式少了一種可能。相信沒有基督徒,包括我,會反對「只有人是根據神的形像被造」。但是,高舉「人禽之別」,是祝福還是詛咒﹖我們應該因為「人禽之別」而沾沾自喜,還是更加明白自己原來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