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鹽春島的本土生活

上星期給自己放了個長週未假期﹐乘兩個多小時船前往鹽春島(Salt Spring Island)渡假。鹽春島不是熱門的旅遊地點﹐除了當地悠閒的本土生活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名勝古蹟。遊客多數從卑詩省和華盛頓州過來﹐放鬆幾天逃避繁忙的生活﹐享受鄉間的寧靜﹐呼吸大自然的氣息。鹽春島人口只有一萬多人﹐沿著島上迂迴曲折兩邊古林參天的公路駕駛﹐從北邊到南邊約需一小時車程。我們選擇了一間民宿B&B入住﹐地點遠離島上唯一小鎮﹐價錢比較便宜也較清靜。客廳露臺面向小海港﹐可以一邊吃晚餐看日落﹐一邊欣賞海邊的景色。

來到鹽春島的旅客﹐除了親近大自然﹐行山﹐划獨木舟﹐揚帆出海外﹐更多是來體驗這兒的本土生活。島上居住了很多藝術家﹐他們在家中設文藝術工作坊﹐展覽和售賣他們的作品﹐從玻璃﹐到陶瓷﹐到雕刻﹐到繪畫﹐到衣服各式藝術品也有。島上還有很多有機農場可以參觀﹐到萄葡園釀酒莊品嘗美酒﹐到芝士公場試食十多種不同的芝士﹐還有有遍地紫色的薰衣草田﹐在羊毛農場與可愛的綿羊玩耍。島上的旅遊局特別印製了精美的地圖﹐介紹當地的藝術家和農場﹐可以讓遊客按圖索驥選擇遊覽。每逢星期六早上﹐島上小鎮的公園會化身為農夫市集。有些居民來售賣自制的手工藝品﹐也有農場來擺賣當地出產的有機蔬菜﹐還有街頭小吃和音樂表演﹐氣氛十分熱鬧。我除了買生果和食物醫肚﹐與一些手工藝飾物給女朋友外﹐也買了個鳥笛﹐可以吹出不同雀鳥的叫聲﹐十分有趣。島上餐廳的有機菜色也很有特別﹐尤其是即宰即食的農場走地雞﹐吃起來的味道與口感﹐比城市中的雪雞滋味十倍。

鹽春島的旅遊特色是本土社區﹐遊客到來就是要感受本土文化的氣息。本土文化很多時候是站在發展對立面﹐可是我卻毫不抗拒鹽春島上的本土文化﹐甚至有點兒喜歡這種平和的生活。來到島上的遊客也有責任保持島上的本土文化﹐不能過份開發旅遊而讓小島喪失原有的色彩。可是細想下來﹐鹽春島的本土文化﹐與香港社運份子提倡的本土文化雖然貌似﹐但在本質有所不同。不少城市人嚮住鹽春島上的本土生活﹐例如我們住那間B&B老闆是對從城市來的老夫婦﹐他們退休後搬來鹽春島享受田園生活﹐順便出租房間幫補收入。也許著在鹽春島長住我會嫌悶﹐但我可以明白有些人喜歡選擇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島上農場除了依靠遊客和當地人外﹐還會把產品賣往鄰近大城市的有機超市。藝術家亦會把作品在大城市的畫廊或網上寄賣。雖然我不會買百多元的瓷碟或幾百元的花瓶﹐不過我想他們有一定的捧場客﹐不然早就餓死﹐那有閒情逸致在山林間搞藝術。不論是農場和藝術家﹐他們也許不是大富大貴﹐但總能夠自給自足﹐不用依靠政府的援助。

鹽春島的是可持續不發展的本土經濟﹐在旅遊與田園間取得很好的平衡。最重要是鹽春島的本土文化有市場價值﹐不論是本地人或外地人也希望維繫小島的文化﹐亦願意出錢出力延繼這美好的生活模式。反觀在香港提倡的舊區本土價值﹐則完全是脫離現實的想法。不要說外地人沒有興趣住舊樓體驗舊區的本土生活﹐連舊區的居民也渴望遷出改善生活。在舊區的小商店沒有社區特色沒法吸引區外顧客﹐只是苟延殘存地等侍被淘汰的命運。任何社區文化也可以冠以本土之名﹐但一個社區的本土文化能不能夠延續﹐其實是決定於內在因素多於外在因素。有生命力能吸引其他人的本土文化﹐不需要刻意保育也可欣欣向榮。沒有明天沒有價值的本土文化﹐無論做什麼保育工作也注地回魂乏術。在香港搞社會運動的朋友﹐不要把外國的經驗照搬過來。香港與外國的文化背景不同﹐外國保要留鄉間生活的本土文化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在香港要保留舊區的本土文化﹐則是不加思考就照抄外國理論的本土笑話。在投放資源在保育之前﹐我們可要反問自己一句﹐這個本土文化有沒有價值﹐保留下來又有什麼意義。

原文連結
Salt Spring Island 遊記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