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主為客,風水輪流轉──訪問丁家湘

採訪/吳紹熙

丁家湘說起劇場工作者,我們最先想起的往往是台前幕後的編、導、演和各部門的設計師,我們卻很少想到坐在台下、而且在演出之後工作的「劇場人」──劇評。那麼一旦劇評走到最前線進行創作,情況又會怎樣呢?究竟有些什麼動機會驅使一個劇評這樣做?「到咗呢個年紀學人寫劇本,當然唔係為咗要展示個人能力或者想將來喺呢方面發展,因為對我嚟講已經太遲啦……要令一個編劇成熟,要花好多年月。」參加了今屆「卧虎與藏龍」計劃的資深劇評及演員丁家湘如是說。

資深劇評變編劇初哥

  在電台工作的丁家湘笑說他在寫劇本方面名副其實是個「初哥」,他認為差不多廿年前於大學時期寫過的東西,只能算是鬧着玩,並不能看作認真而有代表性的劇本創作。因此,即使已在劇界不同崗位(包括演員、藝術行政及統籌、劇評等)「打滾」多年,即使他於電台的工作曾包括廣播劇劇本的寫作,但於舞台劇編劇方面他認為自己絕對是個新人。他說「平時評人地就做得多,今次竟然係自己寫,真係風水輪流轉……不過呢個正係我今次參加呢個計劃嘅主要目的。」

  他打趣說劇評這個位置不易做,因為很容易會得罪別人。「人地辛辛苦苦搞個戲出嚟,自然會投放很多情感入去……你睇完之後對人地個『仔』指指點點,人地自然唔好受唔鍾意。但係作為盡責嘅劇評,你又唔可以一味有讚無彈。」他今次參加這個新進編劇計劃的目的之中,就是要試試易地而處,測試一下自己有沒有這份從前一廂情願地期望別人擁有的心胸器量。「同時,我希望自己能夠經歷一下親身去編去排的過程,品嚐當中的困難與感受……這個經歷可能會令我喺應該點樣評鑑一齣戲方面有新的啟發。」

劇評的任務
  同時具備專業演員及「專業觀眾」資歷的丁家湘認為,劇評對於一個演出來說是重要的,因為對於一個戲的深層內涵,參與創作的編、導、演經過整個排練過程之後,往往會有很深的掌握與觸動,可是究竟這些東西最終能不能有效地傳達到觀眾那邊卻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劇評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告訴前線創作人,對於一個沒有參與創作的人來說,究竟從中得到了怎樣的體驗。另一方面,劇評的工作是通過公眾可及的渠道,跟其他觀眾分享一些觀劇所得的感想。談到「專業」劇評與一般觀眾之不同,丁家湘指出其實只在於他一直以來看戲比一般觀眾多,有更多可供參考與對照的例子及觀點在心中。他同時強調,一個「專業」劇評須具備一種理性的態度與能力,客觀地就事論事,並且清晰地將感受與意見陳構出來。

創作構思

  多年的劇評及演員經驗,對丁家湘今次創作亦有指導作用。他說:「編劇很多時會追求精煉簡潔,而演員經過不斷排練後,會好明白呢啲精煉簡潔嘅對白同情節背後,有啲咩來龍去脈同深層意涵。但係,對於第一次喺個半至兩個鐘內接觸個戲嘅觀眾嚟講,好多嘢好難察覺同記得。所以我嘅經驗話我知,一定程度嘅重複係需要嘅。」
  至於主題及內容方面,他說本來是想由幾個短篇小說為出發點的。不過這一年突然發生了些事,令他很有感觸,很想通過創作去消化當中所思所想。他說:「呢一年唔知點解,突然有唔少朋友『離開咗』……啲事嚟得太突然,覺得有啲措手不及。一方面諗起要珍惜眼前人之外,更深感手上或者身邊嘅嘢可以隨時失去。呢一切令我去諗,可唔可以掌握同面對變化,係一個好重要嘅問題。」因此,他選擇了「變化」為他今次創作的主題。
與此同時,他於雜誌讀到的一則人物專訪令他印象很深,而且與他這個主題不謀而合──有一位大學教授,某天發覺他的妻子離奇地突然失去了所有記憶,更於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分辨能力(即將很多東西看成沒分別);看了這則報導後他不禁去想,他會如何理解及面對這個巨變?她又會如何在這個巨變之下生活?

要將這件事變成一個戲,丁家湘指出要作出很多調整,例如女主角要失去多少記憶?家人們會如何面對?一家人的關係會如何改變?與此同時,他希望於劇中加入另一個元素去進一步烘托出「變化」及人對它的掌握,亦是在機緣之下,他找到了「魔術」,因為他碰巧結識一些精於魔術的朋友,而且他們亦有興趣參與劇場的創作。他說:「魔術呢樣嘢,要你去掌握變化,掌握得到就會有效果,掌握唔到就無。」為此,他打算於戲中加入一個角色,應該會是一個沉醉於魔術的兒子;他希望這個角色會跟原有的那些角色及故事線,產生化學作用,圍繞「變化」與「應變」的主題產生更豐富的效果,他期望這個兒子與失憶的母親於戲中會有一個magic moment。不過對於這個戲的結局,他說至今仍未有決定。另外,戲中亦會有其他的小人物穿插其中為整個戲加添色彩。

本地創作與本地創作人

談到令他印象深刻的劇作及對於本地原創劇本的看法時,丁家湘說作為觀眾他總期望一個戲能為他帶來驚喜與啟發,他認為一個好的劇作是有訊息在背後的,這乃創作人與觀眾之間的連繫。而且,他認為依靠嘩眾取寵並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任何劇場創作都有它要遵守的「遊戲規則」,當中「誠意」與「尊重」是最基本的;因此,丁家湘很不同意現在偶然有些製作為求吸引觀眾,會不擇手段地去刻意違反這些基本守則。

關於本地創作及編劇,丁家湘對於三類創作人及作品有不同意見。對於本地的學生創作,他說:「可以睇得出佢地係有嘢想講,而且佢地嘅創作態度同方向都係好嘅。不過佢地嘅作品,好多時都俾電視同小說影響得太犀利,未係好把握到舞台劇嘅特性。」至於一些新進的創作人,丁家湘認為他們其實不一定要通過一個緊接一個的創作來證明自己,將自己迫成「大忙人」;再者,留些時間給自己去看看他人的東西,是一個很重要的「充電」過程。有時從他們的作品中,會看得出他們看戲看得少,有點給人「閉門造車」的感覺。

談到一些專業而且已成名的本地一級編劇時,他說即使如何出色的編劇,也會不夠全面,因為他們總會有自己的個人風格。不過特別的是,丁家湘卻認為他們不一定要勉強地試圖突破;「或者咁講,可以試吓,不過其實無呢個必要,亦唔一定會成功。我嘅意思係,佢地唔應該為突破而突破,咁樣做出嚟嘅只會係『形』方面嘅突破而無『神』方面嘅創新。當然我好明白,創作人總會想試吓突破自己。」丁家湘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