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引言加長版: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日計劃2008

IMG_2999

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日計劃2008
日期:12/1, 13/1, 19/1, 20/1
時間:14:00--20:00

先讓我們繞個圈子。某次公開論壇上,有言論批評西九文娛藝術區的規劃未能切合藝術工作者的基本需求,即是就近地方沒有五金舖,沒有文具舖,沒有木工鋪,沒有印刷公司等等工業配套;要佈置場地的時候,想補充耗材,例如膠紙,是非常麻煩的事。可見文娛藝術,衍生自工房手藝,必要用到勞工工具,不能憑空變出畢家索。當代藝術動輒十多呎高,有時甚至跨越數層,工業器材的需求越來越大。

在創意工業變成陳腔濫調之前,不彷拿它攪個冷笑話來活化語言:攪創意工業的地方在哪裡?當然在工業區!創新意念的過程中必然地包括工業生產式的重複動作,由每日左工作室起床梳洗吃早飯然後工作到中午吃午飯之後再工作到三點三下午茶……如此類推的生理規律;以至到畫家筆劃此起彼落,雕塑家對材料反複研磨拋光。如此說來,工業生產(所像徵的重複運作)不是創意的對立,而是支持它存在的部份。兩者不是互為因果的關係,而是沒有工業,藝術就再也算不上是藝術的關係。

近日「視覺藝術」的意銜越來越乾淨,去到談及「視覺文化」時,更可能去到潔癖的程度。這些「視覺乜乜物物」的概念銜蓋了繪畫、雕塑、攝影和裝置,還包括設計(例如時裝)、建築、活動映象(例如電影、新媒體藝術、電視)和流行文化……在字義不斷膨脹延伸的同時,將各個藝術媒體之間不相應的原素忽略掉(例如新媒體藝術未必是活動映象,也有可能著力批判電視文化)。除此之外,也讓人忘記了物質層面上的考量:我們可能有一大塊地皮展出一堆視覺乜乜物物,不過,當一個一千多平方呎(十呎以上樓底)的工廈單位都未必夠一個藝術家用的時候,我們是否該自己想想,哪裡有空間、材料和工具可以實現「視覺藝術」這個概念的一鱗半爪?

今年又有一班火炭藝術家連夜完成作品、然後將凌亂的工作室整理得像商業畫廊般高雅的藝術家。他們作為創作者、策展人甚至偶然會是單位的住客;藝術家租用的單位,就是集住家、辦公室、工場和展覽場地的用途於一身,彷彿正在比較著「視覺藝術」作為概念和廠廈空間兩者的彈性。不過這根本是一個偽科學的命題。本文作為宣傳稿和評論的混合體,就此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