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消費成災

    數集的港台外判節目--消費樂與怒,是罕見地以揭示過度消費是地球災難的禍根為主題的電視製作。不少人對開採資源和製造消費品過程造成的生態污染、環境劇變和原住民文化末落等片斷,報以驚愕悔悟和惋惜同情之回應,但當激動隨節目的完結消退後,又重返追求物質的生活了。

    在經濟掛帥的社會中,主流媒體充斥著消費品廣告和不盡不實的環保信息:消費增長是必要的,只要在追求物質生活之時,把不要的東西塞入回收桶,便解決了堆填區爆滿等環境問題,便盡了個人的環保責任。但當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愈大,虛耗的資源便愈多,產生的污染和破壞便愈嚴重的鐵一般事實避而不談,最終大眾因缺乏了解而建立不了對過度消費的自省意識,坐在由官商挖掘的井底觀天。

回收背後仍有浪費

    事實上,回收再造的運輸和再造等過程,已盡是耗用能源和製造污染的情事,另外,就算是把膠樽鋁罐全數放回森林,亦填補不了摧枯了的生態;吸回不了已釋放的污染物。回收的推動者只為改變消費者對一次性產品,如膠樽是浪費的負面印象,為推出更多膠裝產品鋪路而已,04年的膠樽垃圾便比02年的超出五成,達七萬六千幾噸。說穿了,回收的最終目的是刺激消費。

    不要以為香港沒有金礦和森林,飽受地球災難的便只是千百里外的人和物,我們撫平了自家的垃圾問題便可置身事外。地球暖化、水土流失和食物鏈失平衡等等,全是牽連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生存空間的嚴峻問題,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儘管社會上不乏真正了解和關心地球的信息:紓緩地球災難和自救的最徹底的方法是減少消費。但你能否認真正視和身體力行地紓解問題,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