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九龍城道重建項目:被隱形的社會影響評估

九龍城道重建項目:被隱形的社會影響評估

市建局於2011年11月25號公佈九龍城道/上鄉道重建項目,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及發佈有關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供公眾參閱。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重建區街坊可在諮詢期內對項目提交反對意見,表達對重建的憂慮,或建議對重建項目的修訂。而市建局須考慮所有意見書,並將考慮結果、所有未撤回的反對意見連同對該區進行的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一併呈交發展局局長考慮,然後決定授權,修改或否決有關項目。然而當筆者出席九龍城道重建關注組2012年1月20日的居民會上,竟發現會上約五十名街坊對於諮詢期將至及社會影響評估的存在毫不知情。

社會影響評估的重要性
按照新《市區重建策略》所述,這是一份對重建項目所可能引起之社會影響的全面評估,內容包括受影響居民的人口特點、社會經濟特點、安置需要、住屋意願、社區網絡等,同時必須包括提出各項舒緩措施,確保街坊的生活質素不會因重建變差。換句話說,這份報告將是日後重建項目獲淮進行後,市建局宣稱為街坊所做的安排的依據,可見「社會影響評估」對街坊的影響非常重大。因此,街坊理應被確保有足夠的知情權,在諮詢期內已經能充份瞭解報告內容,並可就此向市建局提出意見。

重建區街坊知情權被漠視
然而,街坊會當晚,距離諮詢期完結只剩下五天,而且次日已經是年廿九過年,但當關注組義工詢問街坊是否看過九龍城道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所有街坊均訝異地表示從未聽聞這份與他們權益相關的評估報告,亦不知道能就重建項目發表意見。按照市建局的新聞發布,第二階段的社會影響評估是在重建項目宣布超過一個半月後才對公眾公開。然而,自宣佈重建後,市建局便對重建區的街坊不聞不問,從沒有職員向街坊說明報告的內容,甚至沒有人通知街坊該份報告已經發布。

在居民會上,街坊們均顯得十分憂慮,亦急切想了解該份社區影響評估的內容,因此一眾街坊和義工決定前往向位於市建局土瓜灣辦事處的救世軍社區服務隊(下文簡稱社工隊)求個明白。社工隊的職責是為受市建局執行的重建項目影響居民提供援助和意見,即九龍城道/上鄉道項目裡的街坊是他們的服務對象。然而,當街坊向社工隊表示希望他們能儘快在諮詢期完結前向所有重建區街坊清晰交待報告,向所有重建區街坊清晰交待報告內容時,社工隊卻向街坊表示他們手上亦沒有一份中文版的社會影響評估,反過來要向關注組的義工借來影印。

據九龍城道重建關注組義工所述,他們取得這份社區影響評估報告,亦經歷重重關卡,市建局雖然會放置一份在土瓜灣的分區辦事處給公眾參閱,但卻規定不淮拿走或影印,逼使關注組義工須前往上環市建局的總部,並且付費及等待了差不多四十五分鐘才取得一份影印本。一份關乎街坊權益的評估報告,市建局不僅不主動在重建區每人派發一份,而且更設下重重的行政關卡,要求街坊須山長水遠地走到上環,才能取得影印本,這不是十分荒謬嗎?

社會影響評估等同past paper(會考歷屆試卷)?
街坊們要求社工隊履行他們的職責,能儘快在諮詢期完結前,進行致電、家訪及街站等不同形式,向所有重建區街坊清晰交待報告內容。然而,社工隊最初卻表示接下來數天均是假期及年假,他們無法進行工作。街坊質疑既然社工隊都認為社會影響評估對街坊是重要的,為何在此之前社工隊都無舉辦過任何簡介活動,因此堅持社工隊須履行他們的職責,保障街坊的知情權。最終,社工隊願意在次日中午及晚上進行兩節街站,向街坊交待社區影響評估的內容。

不過令筆者甚為困惑的是,當時已經接近晚上11時,在此之前社工隊似乎連該份社區影響評估都沒有,更遑論他們是否看過,究竟他們是否真的能在明天清晰簡潔地讓街坊了解報告內容?再者,在短短的時間裡,是否真的來得及通知街坊次日的街站?

抱著這些疑問,筆者在次日的街站亦前往一看究竟。雖然社工隊製作了關於社區影響評估的展板,然而展版只不過從報告中抽取了十多頁,將整頁放大為A3大小,亦無任何簡略概要的版本讓街坊能夠一目了然,部份展板更需街坊蹲下才能看得清楚。此外,當有街坊問及能否拿走一份社區影響評估回家細閱,社工隊卻表示社區影響評估是市建局的版權所有,不能隨便給人,亦不能放上網。街坊表示不理解,並再詢問社工隊為何他作為重建區街坊,卻不能獲得一份重建區的社區影響評估,這不是街坊應有的權益嗎?其中一名社工竟以會考生作為例子,說他們都需要向考評局購買past paper,並不是想要就能要到。

筆者聽完後,不禁大感疑惑:重建會使原來居住的街坊、經營的商鋪失去他們的安身之所,市建局擁有極大的公共權力,當發展局批淮重建項目後,日後即可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因此理所當然對重建區街坊的權益負有極為重大的責任。而街坊希望了解社區影響評估對重建區的分析及有關舒緩措施亦是他們最基本應有的權益,試問如何能與會考生買past paper(歷屆試卷)相提並論?

市區重建:以「人」為本?
報導事件的整個過程並不是為了針對社工隊的做事,而是要揭露著目前整個市區重建過程下,充斥著漠視街坊知情權的事例,亦導致街坊應有的權益經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被剥奪。僅僅社會影響評估一例,已反映出市建局如何違背其所宣稱「以人為本」的宗旨。九龍城道第二階段的社會影響評估厚達34頁,八成內容是全文字,就算是讀過社會研究的朋友,要理解恐怕亦非易事,更何況重建區裡有不少長者及不識字的街坊。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確保每一個受影響街坊的知情權能夠得到保障、能夠充分了解自身的權益,使他們能對重建項目表達自己的意見。事實上,H15關注組前年在《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時已經要求市建局重建項目公布後至反對期限期間,在日間、晚上及週末,在社區的公共空間(如球場、公園),舉行諮詢會,公佈調查結果和解答重建街坊的疑問。但是,直至兩年後的今天,市建局依然沒有作出任何的改進,確保街坊的知情權受到保障。

《市區重建策略》聲稱會把「報告內容公開,供公眾參閱」,但是實質操作的種種作法卻令人質疑究竟該文件是否只供「內部傳閱」,抑或刻意藉此限制重建區街坊的知情權,從而減少有可能出現的反對聲音?究竟市建局聲稱的以「人」為本,是以受重建影響的居民為本,還是以市建局的職員行政方便為本?

內容粗疏的社會影響評估
令人失望的是,筆者只是簡略看過九龍城道階段的社會影響評估,卻已經發現報告有幾處問題,不得不提。

首先,相信做過任何量性研究的朋友都了解,問卷設計是研究方法很重要的一環,沒有問卷發佈,就不能讓人清楚研究方法,亦難以就研究結果作出查證。然而,市建局發布的九龍城道社區影響評估居然沒有問卷附件,自然令人質疑該份報告的可信性。

其次,報告的研究結果亦有頗多令人質疑之處。例如在報告頁四第2.6項中,「受訪問的住戶中,約66%表示支持/強烈支持進行建議中的重建項目,約29%表示中立或對項目沒有意見,只有約3%表示反對進行該項目,約13%的住戶對有關問題不作回應」,計算後得出來的訪問總人數百分比竟然有111%,實在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最後,評估報告的舒緩措施十分含糊,令人質疑這些措施是否真的能確保街坊的生活質素不會因重建而降低。對於鋪戶,評估報告指出只有較舊的住宅地區的地面商鋪能夠容納重建項目內的鋪戶,例如汽車維修和製造麵餅的工場,然而報告提出的舒緩措施居然是由社工隊負責協助有需要的商戶尋找合適的鋪位,筆者不禁懷疑究竟社工可以如何扮演「地產經紀」的角色去協助鋪戶?對於重建區的租戶,評估報告指出最少有一半以上的租戶的住屋意願是希望獲得原區安置,然而在舒緩措施裡,對此卻隻字不提。

小結
社區影響評估是一份對重建項目所可能引起之社會影響的全面評估,並就此提出各種舒緩措施,確保街坊不會因重建而降低生活質素。然而,現時報告的重要性遭到市建局的漠視,除了報告內容的質素令人質疑,對重建區街坊發放資訊的透明度亦極低。除了街坊知情權受損,大部分街坊甚至因不知曉社會影響評估報告的存在,間接地被剥奪了能對報告的內容提出任何質疑、反對,甚至要求市建局重做的權利。

民間記者: 阿ken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