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介紹民間全面保育方案

港鐵自2012年起於「沙田至中環綫」土瓜灣站地盤展開工程,掘出過千件千年歷史,屬宋、元時期古蹟文物,根據多方面考古、歷史專家評定後,是次發掘可被視為「香港有史以來最重要發掘」之一,可間接印證當年南宋末年兩位皇帝來港的歷史環境,極大機會屬香港有史以來最具價值的文物發現。

考古調查預計九月底完成,但港鐵與古蹟辦、古諮會、發展局之間互相推搪,無論是公佈訊息或保育責任均沒有清晣明確的安排,法律上唯一可以制止慘案發生的官員是發展局局長兼古物事務監督陳茂波,信誓旦旦說「古蹟保育優於工程需要」,但至未聞他發出任何具體指示。因此,古蹟辦至今一直沿用「搶救發掘」的思維,批准港鐵在「完成考古」(即移走古蹟)後的地盤復工,並單純以工程發展主導考古工作,扼殺原址保育的可能性。

由去年發掘出聖山遺蹟至今已逾一年半,港鐵及古蹟辦從未草擬文物保育設計研究方案供社會討論,港鐵更一直關上大門,多次拒絕與行動組就事件商討的邀請。針對處方的不足,本組特意與學者、歷史系學生、工程師等,設計民間保育方案作出建議,盼與古蹟辦持續溝通直至原址保育方案得以落實。今天將就下列議程繼續會議:

  • 符合保育要求的工程設計框架(包括港鐵的工程可行性研究)
  • 目前須採取的步驟(包括考古方式、諮詢安排、施工安排等)以確保古蹟得以全面保育
  • 各方後續溝通機制
  • 爭取與古蹟辦及港鐵進行三方會談
  • 推出保育方案前港鐵必須停工,後設公眾諮詢期,讓公眾及專家參與討論

在外國,發展與保育融合得宜的例子多不勝數,尤其建造鐵路和隧道時,不時會掘出歷史「寶藏」,以下有數個例子:

希臘雅典小殿堂、憲法廣場站:希臘政府於90年代增建地下鐵路網,在工程前期安排了50位考古學家仔細探索,在數個市中心車站工地底下掘出大量文物,工程即時採取遷就措施,將沿途的地鐵工程改道,並且以巨型「玻璃幕牆」﹑「玻璃橋」等方式重現古希臘文明建築。

台北捷運松山線北門車站:工地與清代製造廠遺址重疊,政府起初無意保留遺址,但最終在車站連通層地面上挖了12個大展示坑,將文物依主題一一放置,加上強化玻璃,可供行人走過,打造博物館廊道,營運後供往來乘客免費欣賞。

墨西哥城蘇阿雷斯站:原址保留了阿茲特克人的祭台,甚至讓日光射入遺址,重現當年的光輝。

以上國外例子證明了有很多方法可以將文物原地保育或重置,像保育起步較遲的台灣,也能把整座歷史建築原地重置保存,可見古蹟辦、發展局及港鐵目前對待古蹟的態度實全無道理可言。

我們主張,所有宋元時代遺存均只接受原地保留;清及近代時期之古井、只要保存狀態良好,亦應原址保留;清及近代之農業、水利遺存,及全部朝代被拆解的文物,因正好見證香港歷史變遷,港鐵公司有義務原地或於附近易地重建。最終可望融合車站的設計,建成博物館及聖山公園以作歷史教育,讓市民可享有認識香港早期歷史發展、欣賞出土文物及了解香港文化遺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