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太原街街市的命運(取錄自明報)

昨天天星行動檢討會,組織者與參與者,或出席者曾提及政府挪用運動語言,現在市建局又提倡"老店街",究竟什麼是老店呢?羅永生博士提及要文化深耕,那麼便要再深耕一下什麼是"地區特色","老店",這些符號與本土有莫大關聯. 

筆者知道藍屋小田,julian, patsy等人現在太原街做口述歷史工作, 可否交待現時的情況,市建局說它不能不拆是指舊灣仔街市,還是舊街市加市集呢?它是否將街檔與舊灣市混為一淡.現時的情況如何呢? 我遲一點會去視察一下.

以下文章取錄自明報專訊.

灣仔街市 不能不拆
2007年2月25日
【明報專訊】與上環嘉咸街市集同屬本地旅遊名勝的灣仔太原街市集和屬三級歷史建築的灣仔街市,則難逃清拆厄運。食物環境衛生署表示,新灣仔街市今年第3季啟用後,受重建影響的86個太原街市集檔戶,和現街市販商便須遷進,街市建築於第4季清場後會移交 市建局。市建局消息稱,由於保留街市須向發展商華人置業賠償10億元,做法不可行,接手後會如期清拆。
灣仔街市的重建項目,早於1996年由土地發展公司(市建局前身)與華置簽約,並已通過發展計劃。市建局接收街市地皮後便移交華置,由華置清拆及重建住宅。
96年簽約 若保留須賠華置10億
市建局消息人士說,由於合約早於1996年簽訂,若要求政府保留灣仔街市,市建局將要賠償華置10億元,作為收回發展項目的代價;另一個做法是政府用一幅價值相等於10億元的地皮與華置交換,涉及龐大代價,做法不可行。華人置業發言人稱,會尊重合約條文進行發展,現正等候市建局移交地皮,才展開清拆。
灣仔 區議會主席黃英琦坦言,灣仔區重建規劃早於90年代推行,不少重建合約和工程無法逆轉,游說政府向發展商換地的做法成功機會亦很渺茫,令灣仔多個古蹟無法獲得保留。她說,雖然灣仔的重建教訓令其後才啟動的重建區獲得保育,但她批評當局太遲醒覺,目前只能爭取完善市集安置工作,令傷害減至最低。

【明報專訊】 市建局汲取清拆灣仔太原街市集和喜帖街時被轟破壞「集體回憶」的教訓,上月向城規會提交規劃申請時,提出全面保留街內富歷史特色的市集街舖,拆除「政治炸彈」。中西區區議員甘乃威說,市建局從善如流保留市集的做法,在保育政策上「有進步」。

「這些『金銀』,豬入面夾一片豬肉醃製,全香港只有這裏有得賣,有些日本遊客也專誠來買!」在嘉咸街市集擺賣40多年的露天小販黃先生憶述,農曆新年期間,市集售賣各式傳統應節貨品,有象徵「年生貴子」的糖蓮子,亦有這些「瀕臨絕種」的「金銀」食品,平日固然有不少街坊光顧,新年期間更是熱鬧。

黃先生說,市集內人情味濃,「曾有一對男女在這裏偷江瑤柱後逃走,我大喊一聲『咪走呀』,附近檔販即合力截停小偷!」他歡迎市建局保留市集,讓這份人情味延續下去。

重建特色建築 匯成老店街

中環H18業主關注組發言人簡機指出,市集有保留價值,而重建區居民亦等候重建多年,促請市建局對一批老業主作出合理賠償。另一居民李先生說,市建局應賠償8000至1萬元一呎才合理。

在區內住了近30年的鄧太說,項目於90年代宣布重建前,不少業主將單位劃作板間房出租,月掙3000多元,但宣布重建後,卻擔心租戶攤薄賠償而暫停出租,結果一等便10多年。她說﹕「以前有租收,日日有茶飲,但10多年來不敢出租,節衣縮食,十分可憐。」

據市建局向城規會提交文件,地盤內最具歷史的永和號雜貨舖,由於樓宇結構殘破,建議只保留外牆,建築物本身則清拆重建,用作公眾展覽中心,擺設歷史生活展品。

另外3幢建於1940年代的戰前唐樓則會整幢保留,及活化再用,其餘唐樓會清拆,並重新興建一列3至4層高的特色建築,落成後引入一些百年老字號並列經營,匯集成一條「老店街」。由於重建後的新地舖會後移以擴闊行人道,現時在街道的逾40個露天攤檔,重建後可望返回原址或新闢設的露天廣場繼續經營,營造傳統街頭的活動氣氛。

據悉,市建局為確保地盤施工期間,露天攤檔不受工程影響,計劃在其經營的道路上興建一個「上蓋」,將嘉咸街暫時改建成附設照明和通風設備的有蓋行人通道,讓居民和檔販免受滋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