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中至正-台灣去殖路漫長

中國仍然殖民台灣,台灣去殖之路曲折,漫漫長路。

中正紀念堂於五月十日(官方公布另說是五月十九日)易名為國立民主紀念館,其易名之含意簡單,就是將該地的公共性質給予承認,好像支持保留皇后碼頭唔係支持殖民,唔係擁護英王,而係支持公共空間一樣。官方的單方面承認是不足夠的,一切歷史記憶都需要硬件支持,所以,地標上的名字更變是必要的,這裡少不免「大中至正」牌匾。沒有地標上的易名,所有易名都可以被無視,「好像沒有存在過一樣」,因此還有些丁丁誤以為這些事件只是選前不足三個月的操作。

我剛剛去過換匾後的國立民主紀念館,之前也去過同地的中正紀念堂,不如過下佢係乜。中正紀念堂係蔣經國要做孝子,紀念佢父親,就要全國都紀念佢父親。紀念堂外圍係公園,不時有人耍推手與太極。內部放左一些駭人聽聞的「蔣公偉事說明」,聽左會以為蔣介石真的係自由的燈,民主的長城。其中裡面有兩部電視播三套片,其中一套「蔣公與中國」,用的史料竟然包括田中奏摺(依家教料書無左,但上一代教科書應該有這些假歷史),我立即想大笑一場。

我會提議政府應該好好中正紀念堂中特別爆笑的產物,另外,蔣公紀念歌要日播夜播。大部分紀念堂的物品都與宣導公共空間價值格格不入,但擺設假史料與愚民歌曲,卻是百分百適合。

國家去蔣化與公共化乃大是大非之事,這點我必須以紅字突顯,因為其它的議題都係枝節,包括立委選舉好,統獨又好(雖說統獨是枝節,但去殖係重要而不是枝節)。當下一些原則層面上的反駁(不是技術或程序層面),我也一一查看。

第一,為什麼外國不拆台灣拆(竟然舉了史太林格勒為例,害我失語)。事實上史太林格勒並沒有拆掉,只是改了名字,拆下的只是路牌與標記,不是把整個歷史古城拆毀。事實上中正紀念堂任何損毀,這個是重點,只是把主要標記換名而已。

第二,中正紀念堂係旅遊熱點,改名影響生意。說這個話的不是遊客,我是遊客就有資格說沒有這回事。我不去只是因為我去台北去得太多了,如果真的長期去蔣化,有機會我還是去一次,反而把紀念堂恢復舊貌,我不知道為何還要去,去了那麼多次不悶嗎?還是有些人以為外國人通通都是蔣公崇拜者?

第三,中正紀念堂係公共記憶。沒錯,我們是不會拆故宮,不會拆克里武森宮,也不會拆古老大教堂。這些都是公共記憶,但是有些公共記憶,如果對公民社會有即時與實質的威脅,那是可以拆毀的,那是西班牙早一個月也宣佈拆毀國內所有公立佛朗哥的銅像與牌匾一樣,這舉叫做歷史記憶法。如果大家不知道佛朗哥是誰,簡單而言他也是西班牙的蔣介石,很多國內統治背景與蔣介石一樣。

說穿了,所謂的「公共記憶」,都是支持中國殖民台灣的歷史記憶。反駁者大家不敢主張支持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只是轉戰說蔣介石的經濟成就,又或者硬拗陳水扁才是獨裁(他是民選,而他這次行為完全合符行政一體的憲法原則,亦沒有法律上可爭議之事,有所技術上,程序上與政治上的反對都唔應該濫用獨裁一詞)。

台灣教育長年充滿中國殖民色彩,所以同關意識被保留下來並不足為奇。去殖之路漫長,亦是事實。但是,如果反對去殖者唔誠實地面對其濃厚的意識形態,硬拗對方意識形態作崇,偽裝成為「反對操弄群族」,忘記自己才是操弄群族的打手,這樣一切的對話都係無可能發生。

題外話:
故意撞車事件
有人故意開車大力撞向台聯的宣傳車,遇上人群(主要是記者)而急轉彎,有位記者走唔切入左車底,佢急於離去,前後反覆行駛,置下面記者於不顧。其後的處理竟是:
1 北市警方:只係意外,真是反台聯的,殺人未遂都可以當成意外,高!
2 報紙論動機:報紙幾乎不報導佢的動機是要撞向台聯宣傳車
3 報紙論疑犯:報紙幾乎只說明他是嗆馬候選立委的助理,沒說這個候選人的政黨所屬

家下的新聞報導真係乜都得,一件事可以由頭都腳全天侯抹白。我以為只有以前滿人殺漢人罰錢了得,原來家下都有這一套。

田中奏摺之史實(當任首相田中義一)
大家可以說日本點點點,但係事實上田中義一對中國友好,鼓勵投資中國的。投資量不多,但總無理由倒錢落海。張作霖被殺,田中義一主張懲罰殺害張作霖的陸軍頭領,因而被反對後被迫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