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TVB,無咗你我地唔會死

a03-1119廣告
無線今日在各大報章以台慶賣全版廣告,落重本,實屬罕有之舉。

讀報,看到TVB全版廣告賀生辰。然後,我想到當年各大報章頭版「The One」賀女藝人生辰,繼而想到港鐵「唔好意思,阻住你」的全版。

印象中TVB每年生辰沒有如此費周章去做一個全版廣告,司馬昭之心,將成就、計畫說在發新牌爭議時,潛台詞就是:「我們已經做得很好,大家不用轉台了」。不用看亞記不突止,我們將投資的較別的台也多,針着魔童說過的投資數目來打,換句話說,「無記是大藍籌而不是仙股」。

門面話大家都會說,正如港鐵說自己會投資多少多少,結果卻為豪宅居民減速滅聲,「阻住」旅程。沒選擇下,肉在砧板,加價再加價。那時,加與不加之間,港鐵也行以本傷人——大打廣告戰,動之以情以說服市民。再看無記為那個洋洋千字廣告,列的都是虛浮的數字:培育超過一千位歌影視紅星。做幕前的,不是電視就是電影。機會這回事,不是無記、亞記就是港台,想投身電影圈就更窄。偉仔、青雲好成功,但無記出身的林家楝,洗底十年才走出路來。

試問,無記何時試過如是透明,把發展藍圖公諸於世?呀,有的,每年底大檢閱的那個特備節目巡禮,不過都是說將來有什麼大劇,我認為那是招廣告的手法。廣告上那堆「未來承諾」都是硬件投資,給投資者、廣告商或其他長期合作伙伴信心,「未來有什麼都好,我們都可以站得住。」

可是,公眾關心的,是電視台給我們看什麼。在汰弱留強的城市裏,有好產品、有人幫襯才是勝利者,行行如是,電視台也不應例外。但如今兩台節目製作質素,大家有目共睹,廣告、嬉笑打罵、胡鬧醜化掛帥,長壽的《獎門人》系列在浪費食物不說、《福祿壽》系列醜化不說(畢竟當中有觀眾期望得到的歡樂〉。舉些例子:家族爭產情仇、天天都有吵嘴掌摑情節的劇集、重口味人吃人劇集收視口碑都好。結果,往後的劇集都在勾心鬥角,加進更重口味元素:強姦、輪姦、出賣,要多誇張有多誇張,都走成人情節系去了;如廣告雜誌的飲食節目不時在播,平民式、貴族式,什麼都有,最終介紹哪好吃,大家就搶吃什麼,很管用。幫襯了20年的開一家老式粉麵店月前上過電視,當晚facebook裏人人嚷住要試,近收舖時去吃麵,平時一枱都是的炸魚片,早在中午過後便已沽清;還有《更上一層樓》,如看美聯物業特約視像樓盤。

無記的知識系列呢?為了平衡全台節目種類分佈,有是有的,可少點知識都看不來。就舉昨天無意看到兩個節目,先說介紹傳統手藝的《一手造成》。主持人訪問一家人手打全絲棉被子的老店,師傅耐心示範,細說絲棉被只會用真蠶絲。舖了一層絲後,主持問:「是不是要鋪棉花了?」好在師傅沒暈倒。再說接下來的《星期日檔案》,一對兄弟,一個30年前成功偷渡,一個失敗。前者安居有自己的小生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後者,找住了商機,也分了土地起樓。如今,靠收租過奢華退休生活,不是唱好祖國和地產業是什麼?坊間盛評的《走過烽火大地》就甭提了,說去阿富汗又不去阿富汗、去了位於土耳其邊境,住著車臣難民的村子,就說自己身在虎穴……

電視節目是好吊詭的。有人打開電視就有收視,包括亞記的《魚樂無窮》。香港人生活緊張,回到家裏,開了電視就期望得到娛樂。影像是滿有威力的,很多時「電視講乜就信乜」。不是說觀眾不會判是非好壞,而是作為媒體,沒有扛起「開拓觀眾視野」之餘,還把我們的眼界一點一點收窄,這種潛意識植入充斥,還能大喊,我們就是行內第一,而所謂的行內,就只有A和無得打的B。

廣告裏說電視節目是展示社會面貎和進步,「有人想去做,有人說要做,有人試過做」,但「TVB做到了」,我會問,「你幾時做到了?!」

還是給大家多一點選擇好,我家沒電視3年,沒空看也不願看,索性不放。

TVB,無咗你我地唔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