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後殖民時代下的香港:十年的7月1日

後殖民時代下的香港:十年的7月1日

(轉載)

(圖:黃家熙,出處) 註:執筆時,那一夜,巧合地,一名27歲英勇的消防員黃家熙因救火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就在那一夜,他的英靈回到天國,他的愛情願望化成天上閃爍的星星,而我則完成了一篇恍如「廢話」的文章。十分感謝他和一班消防員為香港做的一切。希望他能永久安葬在浩園,家人朋友節哀順變。

1997年7月1日,香港經歷了156年英國政府的殖民管治,正式回歸祖國,實現「港人治港」的管治模式。過去,英國人橫過海洋,到香港從事貿易,又受命於大英帝國的指令,管治及發展這個小漁港。現在香港已變成全球的金融中心,享譽全球經濟最自由的稱號。回歸後,英國官員撤離,中國政府官員、軍隊等取而代之,進駐香港,重拾香港的主權,將香港改寫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個「特別行政區」由一個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特區政府首長」所管轄。要成為「特區政府首長」,首要的條件要取得中國政府、政協委員、港區人大代表、不同的商會代表(例如香港中華廠商會、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等)等的認同。除此,這十年裡,華資逐漸到香港上市,現在恆生國企股(簡稱H股)的市值在短短幾年間已越一萬點,已取替英資在香港的主導地位。這些不同層次的官員、政府代表、商人來自中國不同的省份,遷入香港,但內心則仰望及效忠於中國政府,視香港為黃金地。究竟他們有幾多是土身土長的香港人呢?有幾多真的仰望香港的普羅百姓呢?今天,我們的特首就是要滿足他們的期望,以「港人治港」的哲學和「務實」的態度管治香港。

筆者嘗試用7月1日為切入點,回望過去十年,看看民間團體在這個紀念回歸的日子究竟想表達什麼訴求?對「回歸」有什麼期望。它們起初在不同的地點及時間表達不同的訴求,究竟到了那時它們才集結一起表達多元的聲音呢?回望過去的社會運動聯盟,筆者嘗試綜合它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擔當了什麼角色,最後便就當前香港的民主發展表達一種幼嫩的看法。

1997 至2006

香港回歸祖國,特區政府解散在95年由直選所成立的立法會,直選議員被逼落車。它成立臨時立法會處理過渡期的立法事宜,取消在九七前倉卒通過的法例,例如集體談判權等。1997年6月30日,前線便動員1000人由中環皇后廣場遊行到中央政府辦公室,他們表示立法會屬於香港人,反對解散立法會和成立臨時立法會,要求全面直選。他們表示一旦香港回歸後,香港人慢慢會失法自由。同日,有三十幾個團體組成的另類回歸聯席,又稱香港人權陣線,是民間人權陣線的前身,它於遮打花園舉行「大笪地藝墟」,藝墟的模式多樣化,有些人賣T-shirt,派傳單,喊口號,有些人則擺置攤位遊戲,又設有「民主牆」給人表達意見。老鬼莫昭如大唱「另類回歸進行曲」,今天本土行動的成員,司徒薇和葉蔭聰在衛生巾上染了血,表達「血染的風采」的另一意義。牛棚道長梁文道更跳下皇后像廣場「水域」,宣示主權,他又拒絶被救,做另類保釣烈士。不同團體有不同的文化活動和表述,俗稱「人民文化」,參與者強調每個人可以是文化人,藝術家,和知識份子1,參與者形容這種顛覆規則的表達方式為"富創意"和"多元化"的活動,將支聯會那種遊行表現為「訴求單一」和「公式化」。最後二百多人手持「主權在民,改善民生」的橫額,遊行至布政署。

翌日,7月1日,早上,四五行動企圖搬假棺木到灣仔金紫荊廣場,悼念六四的死難者。下午,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動員5000人由天后遊行到中央政府辦公室,主題是「結束一黨專政」,主辦單位強調「無忘六四」,要求中國民主。有社運人士憶述:當年支聯會不願意與另類回歸聯席合作的原因,因為有人說「七月一日是十分重要的日子,應該要提出爭取民主的訴求,而『支聯會』是最受市民歡迎的團體,所以由它主辦最適合,而當日提出爭取女權口號似乎不太好。」其後,婦女團體的成員批評「社運大佬」將婦運邊緣化。當天在遊行隊伍中,青年人又唱「國際歌」等,干擾大會,導致一塲「小鬧劇」,及後在明報引起筆戰。

1998年7月1日。早上,四五行動30名成員又試圖搬假棺木到灣仔金紫荊廣場,悼念六四的死難者,及要求民主。途中遇到警察的阻欄,雙方發生衝突,最後示威者要燒掉棺木。同樣,支聯會40成員也到金紫荊廣場,要求「平反六四」和「釋放民運人士」,與四五行動相似,他們拒絶到示威區。下午,香港市民捍衛人權陣線聯同多個團體舉行遊行 ,促請政府改善民生,減低失業率,並要求有更全面的民主。舉辦單位再以「藝墟」的形式,讓不同的人有機會表達對不同事件的關注。各團體首先在維園集會設立攤位,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意見,有團體以唱哥及短劇形式表達,亦有團體擺放攤位售買印有口號的衫,尤如一個嘉年華會,之後有150人由維園遊行遊行到中環遮打道,沿途叫口號和唱歌,主要要求政府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改善民生和要求普選。

1999年6月人大第一次就居港權解釋基本法,改變終審法院的判決,干預香港的司法獨立。 6月月30日。逾600名大律師和律師穿著黑色衣服,緘默地由高等法院遊行到終審法院,象徵著他們尊重香港的司法獨立精神,他們不滿特區政府就著居港權案件尋求中央政府解釋基本法,改變法庭判決。翌日,7月1日。十多個民間團體包括落實子女居留權家長會、港大及中大學生會、專上學生聯會、民主2000、前線、香港新婦女協進會及其他民間團體,組成近五百人﹐舉行「民間唱衰特區政府巡遊」,抗議特區政府兩年的施政﹐認為是「反人道﹐反人民及反社會」。他們呼叫「董建華千古罪人」、「反對釋法」、「一國兩制最搵笨」等口號,更要求行政長官董建華下台。

示威人士指出:特區政府兩年來的問題包括成立臨時立會、廢法及還原惡法、胡仙事件、削減綜援、居留權事件、恢復委任制等﹐而數碼港更反映特區政府與大商家勾結。

2000年7月1日。當天有三場遊行,早上,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200多人要求取消基準試。爭取基本生活保障勞工權益組則聯同十多個組織約100人,批評政府施政失當。下午,學聯連同32個團體﹐共3700人,舉行「7月1日大遊行」,目的是批評董建華政府的施政,及爭取民主改革。2參加遊行集會的市民分別來自政黨、工會、大專院校學生會、爭取居留權人士、反對清拆和安置政策的公屋和臨屋居民、受收地影響的華基廠商等。他們由維多利亞公園遊行到政府總部集會。部份標語批評董特首,包括「特首你好,你好離譜」、「董建華下台」、「老懵董違背祖國安定繁榮政策」、「董去春來,狗官下台」等。3

第二任特首選舉即將於2002舉行,2001年7月1日。三號風球高掛,下午,700人參與「七·一普選行政長官遊行」﹐支持一人一票普選,他們從銅鑼灣維園遊行至中環政府總部,沿途高喊「支持普選﹐欽點無恥」,支持普選行政長官。

早上,四五行動十多名成員一如以往抬著寫上「民主人權法治之墓﹐死於九七年七月一日」的紙製墳墓﹐由港灣道消防局門外出發,企圖去金紫荊廣場,但途中被警察欄截,發生衝突。另外,3000名新界原居民也趁回歸四周年舉行反對雙村長制遊行,他們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到政府總部,新界村代表關注組稱終審法院有關村代表案的判決違反《基本法》,沿途高叫「誓保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堅決捍衞《基本法》」,最後將請願信遞交予特首辦代表。

還有,由多個基層團體﹐包括長者﹑低收入及失業人士組成的聯盟﹐早上由遮打花園遊行到政府總部,抗議特區管治無能,沒正視及解決基層市民的困境﹐任由貧富懸殊問題愈來愈嚴重,也沒有有改善香港的人權的狀況。4

2002年7月1日。早上,四五行動一如以往到灣仔金紫荊廣場,由於拒絕進入示威區,所以又與警察發生衝突,並且要求江澤民下台。下午,職工會聯盟,基層發中心,婦女勞工協會等36個民間團體舉辦回歸五周年民間集會,成功號召近350市民參與﹐主題是「打倒金權政治﹐堅決捍衛生活尊嚴」。他們在皇后廣場集合,途經德輔道中﹑銀行街﹑皇后大道中及炮台里,高叫「官商勾結慶回歸﹑市民失業好閉翳﹑煙花升旗唱國歌﹑不理市民要捱餓」等抗議標語。相比其它政治議題的遊行,這些民生議題的集會遊行吸引較少人參與。

鑑於香港的人權日漸被收窄,同時特區政府又將就國家安全立法,2002年9月12日。30多個團體便再度成立「民間人權陣線」,試圖推動香港政府成立人權聯委會和關注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

2003年,國家安全法案將於7月9日恢復二讀。民間人權陣線決定在7月1日於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一個名為「反對二十三,還政於民」的遊行,希望透過遊行表達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的聲音,預料之外,五十多萬人在烈日當空下參與遊行。大會帶領市民高叫「人民力量不可欺」、「反對廿三」、「普選特首」、「普選立法會」、「還政於民」的口號,除此以外,示威人士也高叫其他口號,「反對草率23條立法」、「獨立調查SARS」「董建華下台」等口號。

五十萬市民上街後,自由黨田北俊辭退行政會會議成員一職,特首董建華在7月9日宣佈暫時擱置就國家安全進行立法。其後梁錦松、葉劉淑儀、和楊永強先後辭職,董建華的民望跌至最低。香港市民對董建華政府管治的信任也跌至最低。

普選呼聲在2003年7月1日後不斷上升,結果特區政府需要提早於2004年初進行政制發展的公眾諮詢。

可是,2004年 3月,香港特區政府就「2007及2008年香港特別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方法」再一次尋求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中央政府否決2007普選行政長官及2008年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員的要求。4月11日,民間人權陣線便迅速舉行「反對人大釋法大遊行」,1萬5千人參加,由遮打花園遊行到中聯辦。

面對中央政府否決普選的壓迫,2004年7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的目標很清晰,就是盡快讓中央政府知道香港人渴望普選,所以遊行的目標十分具體---「爭取07、07普選」。根據明報的統計及港大的民意調查,約有24萬至30萬人參加遊行,由維園遊行到政府總部。除了民主訴求外,參與遊行的團體及市民提出多元的訴求,基層團體更聯結一線,帶著「捍衛基層」的旗幟遊行,在遊行隊伍裏,許多人仍舊針對特區政府的施政,包括為生計,爭取勞工及弱勢社群的權益、公務員抗議政府「肥上瘦下」、「捍衛基層,還政於民」等等,部份市民也批評個別親政府人士,例如高叫「鄔維庸食狗餅」、「港奸曾憲梓」,「開足馬力,為香港火上加油」。 在遊行前,雖然有香港政府官員及人大代表批評「還政於民」意味著港獨,但是大會解釋「還政於民」只是「爭取普選」,所以最後仍堅持以「還政於民」作為其中一個口號。

2005年1月。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上,承認過去六年施政的失誤,他說:「未能確立「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未做到凡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5,他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上首次罕有地逐一回應民間的批評和訴求,包括「官商勾結」、「最低工資,最高工時」,「跨代貧窮」,「空氣污染」,「環保工業」,「公平競爭法」,「傷殘人士的援助」等等。可是三月份他以健康理由請辭行政長官一職。董建華離任後,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繼而代之。

面對普選搖搖無期,其它運動又開始活躍起來,民陣作為一個多元的平台,它會受著其它運動(包括基層團體、政治團體、同志團體等)的影響和塑造,。

由於基層團體覺得七一遊行不應只局限於表達選舉制度的問題,更應突出官商勾結影響民生的狀況,因此民陣於200571日將目標定在「爭取全面普選,反對官商勾結」。同年,香港政府開始提出性傾向歧視立法的調查,明光社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5月中,同志團體就此舉行集會遊行,民陣人權組亦希望在71日給予同志團體及其它弱勢團體表達聲音的空間,便建議遊行由同志團體及婦女團體帶領,可是明光社藉此批評同志團體帶頭代表「騎劫」民主運動,結果引發不少風波。最後民陣強調「民主」的意義應該尊重多元,包容不同聲音,及照顧弱勢,所以堅持讓同志團體在遊行隊前拉大橫額,可是有教育團體的代表在起步時搶頭位。大會宣言強調普選的重要,指「沒有一個民主監察的制度,任何特首只會向中央和大商家靠攏」,而曾蔭權的政綱沒有提及民主、普選時間表,因此應趁七一上街爭取民主6。當天有21人參加遊行。另外,公投小組也舉行了「0708年普選公投」。

另一邊廂,由工聯會等合共十九個團體為了要突出回歸祖國的新希望和新感覺,發起名為「慶祝回歸八周年,和諧團結創明天」的大巡遊,強調「和諧社會」的價值,有3萬人參加。巡遊有中國四大美人及觀世音等人物的長洲飄色隊伍外、亦有舞龍舞獅匯演、秧歌舞蹈、四川變臉絕技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等,也有潮州大鼓、大埔陸上嫁娶等極富特色的民俗表演,以及滾軸溜冰、單車花式、跆拳等健康運動表演,而巡遊隊伍手持的標語,是「繁榮團結、共創明天」。

tseng yam Yuen (圖來自東方早報:年輕的曾蔭權先生)

2006年。可喜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曾蔭權先生終於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體現「港人治港」的精神,可悲的是:曾先生只能在中央政府及龐大資本的影響下「務實地」施政。自政制發展方案在12月24日遭否決後,曾特首將香港政制發展停濟不前的原因歸究於立法會議員的決定,但又強調會將問題交給策發會討論,讓不同派系互相廝殺,再取其最「務實」的政制發展方案。

受到2005年爭論「七一遊行」意義的影響,2006年7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提出一個更闊的主題---「平等公義新香港、民主普選創希望」,它一如以往在維園舉行遊行,約有5萬8市民參加。遊行的主要方向有「民主普選」和「平等公義」,其他具體的訴求則很多樣化,例如法輪功要求中央政府「停止鎮壓」、職工盟要求規管工時及制定最低工資、記協希望內地盡快釋放新加坡海峽時報駐華特派員程翔、教協要求推行小班教學、爭取居港權家長期望在內地的子女來港團聚、保護動物組織就要求尊重動物生存權,泰傭、菲傭及少數族裔爭取平等待遇等。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有參加遊行。

另外,由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工會聯合會等19個團體發起名為「和諧團結發展」的大巡遊,慶祝香港回歸中國九周年,有5萬市民參與。

結論
過去,不同團體在7月1日--- 「香港回歸祖國」的一天,於不同地點和時間表達自己的訴求,但經過2003年7月1日,無論是哪一方,相似理念的團體可能已知道一起表達聲音的重要性,同時慢慢地也認識到無論遊行的訴求是單一,還是多元,無論遊行模式是公式化,還是載歌載舞,如果政府不聆聽,市民沒有興趣參加,其實遊行的影響力也有限,它所表現出來的意義也不會很豐富。

今年是香港回歸中國十周年,2007年7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會再次於維園舉行「爭取普選 改善民生」大遊行。而由十個聯會所組成的「香港各界慶典籌備委員會」,也會舉行大巡遊,以表演形式,祝賀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

究竟社會運動聯盟在7. 1擔當了什麼角色呢?一,它透過舉辦遊行活動團結不同團體在同一時間和在同一條路線各自發出既相關,但又有差異的聲音,共同塑造這場全港性的運動。二,它創造機會給予廣大的香港市民以行動的形式就著香港的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表達意見,令他們透過參與行動展現個體的自主性;三,最重要的是它要令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知道誰人是它的主人---那就是廣大的老百姓,中國人。可是當危急議題消失,民間團體在近年的大遊行裡更明顯地只各取所需,造成聯盟內部組織問題,這是無何避免的歷程。然而更嚴峻的是,它要面對在香港境內外的強大的力量。這些強大力量由龐大的軍力,組織網絡,線眼等組成,它根本不需要鎮壓運動聯盟,只需要透過正常途徑(包括法例)否定聯盟的要求,運動聯盟已變得軟弱和無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除了代表著中國政府取回了南方的一塊領土外,還有什麼意思呢?究竟在中國政府下的「港人治港」和在英國政府下的「殖民政府」有何不同呢?香港政府部門確實定了許多服務承諾,除此之外,就是有兩句經常重覆的說話:「由一個殖民管治的政府轉為「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特區政府,港人真正當家作主」7。在「港人當家作主」的管治下,撇開香港人能否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員和行政長官不談,貧窮人依舊拾紙皮;低薪人士依舊看老闆面色,勞勞碌碌;立法會議員依舊沒有權力提出政策及法例的改變,所有諮詢委員會依舊是政府的行政機關,沒有法定的決策權8,香港人依舊在諮詢期間只能回答問卷,沒有影響力,而香港依舊在民主改革路上和經濟發展上期望中國政府的恩賜。

可幸的,又是可悲的,香港人仍有自由地去搵食和賺錢。

2003年6月30日,溫文的、和藹可親的溫家寶總理訪港,簽署「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協議。正當民間反對就國家安全立法之際,溫總理在回歸酒會上重申:中央政府堅決支持「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他要求香港的領導及同胞「要理解、團結、信任,需要勇氣、決心、行動。」臨別時,他說:「我三天的任務完成了,我馬上就要離開香港,我愛香港,我祝福香港,我想念香港。」我們的「政府」在遠方,它比特區政府離我們更遙遠。它透過那些居住在香港的使者、代表,甚至部份的官僚傀儡---在森嚴的建築物裡---遠遠地遙望著香港人、監視著香港特區政府、及影響特區政府的重要施政。它就恍如一個「異邦」搖控著香港的命脈。中國人究竟何時才能自主呢?

無論香港回歸中國十年、二十年、還是一百年,脫離殖民地政府不等於香港人得到解放和自主。倘若廣大的中國老百姓仍未自主,香港只由一個「殖民地區」改名為一個「中國特區」,它的管治只交由另一個遠方的「異邦」所接管,那個「異邦」透過不同的親信、使者及利益團體操控著中國人的命運。而那些使者和利益團體則在不同的地域上群雄割據,到了某時某日,便回朝面聖。而資源貧乏的老百姓則只能在僅有的私人空間下掙扎求存。

究竟「異邦」的使者如何理解「香港人」呢?功利?自私?自視過高?歛財?怕事?不知道。

但我們不要分中國人,還是香港人,倘若廣大的中國人不能自主,香港人又如何能自主呢?那些奢望政府施捨「民主」的人,永遠得不到民主。因為在一個被「異邦」所監視的政治社會,在一個被華資所壟斷的經濟社會,無論你如何設計這個民主制度,它只是一種組織儀式和神話,也只是當權者9的合法手段。

作為一個中國人,面對某些外國人民優越的質素,面對某些外國的強大,筆者感到難受。幸好仍有一班如黃家熙的香港人為香港作出貢獻。

1 明報。1997年7月3日 及1997年7月6日。
2 明報。2001年7月2日。
3 蘋果日報。2001年7月2日。
4 新報。2001年7月2日。
5 2005年施政報告。
6 明報。2005年7月1。
7 2005年施政報告。
8 例如在2007年5月9日,古物諮詢委員會投票贊成將皇后碼頭定為一級古物,可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根據法例行使它的權力拒?向特首行政會會議推薦它成為法定古蹟。
9 當權者是指任何擁有權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