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提倡正字風氣的另一意義

電視節目的變化著實不多,每隔數年必定有某些題材會翻炒,正字正音的節目更是其中的表表者。每一代都有它的語言節目,舊時代比較著重英語,所以有劉家傑的《英文一分鐘》,中文方面亦有陳永明的《中文一分鐘》,後來大家都關注到普通話,很自然的催生了利嘉兒的《笑談普通話》。現在常說別字成風,王貽興的《最緊要正字》就應運而生。

由於筆者的姐姐就讀中文大學,黃念欣博士曾任姐姐的導師,所以在王貽興初出道時,筆者便已知道這位年輕才俊的存在。文學雙年獎最年輕得主、打扮入時的中文系畢業生、商台廣播劇創作人和填詞人,近來成為節目主持。王貽興這個名字給筆者的感覺是「十分中大」,所以把《最緊要正字》當作中大自家製的節目。

無獨有偶,該節目的講者都是中大的講師博士,何文匯、康寶文、黃念欣一個又一個在中大響噹噹的名字,配合新亞書院這天然佈景板,加上活招牌型男主持。這時,只要電視旁有個中大人作嚮導,《最緊要正字》便從提倡正字風氣的教育電視變成介紹中大校園的旅遊節目。

作為高等學府,喚醒社會注意語文問題就像大企業以社會利益為先,是一種社會責任。中文大學的一批專業人士耗用大量時間去製作這類型的節目實在使社會受益,值得一讚。

其實中文大學歷史悠久,是不少學子的夢想學府。相比港大的車水馬龍,中大的山明水秀更見吸引,可惜聽到中大學生保樹立人的激情,聞知名勝小橋流水的下場,筆者雖然沒有做中大生的福氣,卻仍對中大近年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而和香港電台合力製作出《最緊要正字》卻令筆者眼前一亮,因為這對社會有貢獻之餘,更是一項深思熟慮的舉動。

《最緊要正字》不但教曉香港人常犯錯別字的正確寫法,而且還向社會各界宣揚了中大十分關心社會語文的健康發展,不厭其煩的把港人教完又錯的錯誤說多幾遍,希望救回快被沖散的中國語文。這不是一宗蝕本生意,而是建立社會形象的奇招。

香港教育削資不斷,八校校長各出奇謀以摶取最多的資助,節流之後是開源,錢總是越多越好。製作新一代的教育節目,就是一則免費廣告,每個星期播放一次,令你難以忘記中文大學對社會的貢獻。當劉遵義再到善長公司傾談捐款大計時,與其空談中大的學術成就或發展方向,不如就地播一集《最緊要正字》,立時把中大「關心社會發展,堅守學術信念」的方針闡釋得淋漓盡致。

身為浸大學生,筆者亦膽敢向校長吳清輝教授建議,敝校亦可借助被公路包圍之勢,和運輸處合作拍一系列的交通安全宣傳短片,由校友李燦榮主持,叫大眾注意社會道路安全,順手製作淨聲音版,接著可請校友鄭丹瑞幫忙在商台播放。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仳鄰的解放軍營,要知道香港身份認同仍是熱門話題,若校長能說服有關方面,由本校著名的傳理系學生操刀,拍攝一系列愛國愛港的電視片集甚至電影短片,只要不怕被定形為左派大學,便不愁沒有資金資助大學發展了。

說到底,語文發展要正字正確;大學或任何機構發展也要政治正確。

查斯特的blog

圖片來源:
http://jade.tvb.com/special/more_than_words/main/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