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府認殘疾公務員數字不反映現實

(獨媒特約報導)即使有高學歷、希望自力更生,殘疾人士就業也而對重重困難。早前有調查顯示殘疾人士在職貧窮及失業率比健全人士高出兩倍,而平等機會委員會於2014年至今年1月資助騁志發展基金進行的研究,亦發現逾6成僱主無意聘請殘疾人士;政府聲稱殘疾僱員佔整體公務員2%,則被踢爆「篤數」。

立法會扶貧小組委員會昨日(5月19日)討論支援殘疾人士就業的政策及措施,殘疾人士團體遊行至立法會提出多項訴求,包括政府實施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取消最低工資生產力評估機制、發展殘疾學生職場教育。官員在會上承認政府聘用殘疾公務員的數字不能具體反映現實。

2%殘疾公務員數字篤數

香港紅十字會甘逎迪中心校友會譚志豪表示,政府一直報稱在公務員團隊中2%為殘疾人士,但早前有報導指出,過去10年平均每聘用1名殘疾公務員,就有10名離職,同時亦有8名健全公務員變為殘疾僱員,數字涉誤導。他表示明白因工而變為殘疾人士的公務員數量不少,「但入職後變殘疾人士嘅個案,點可以同我哋一班期望入職政府嘅殘疾人士混為一談?」工黨葉榮指調查指出警務處是聘請最多殘疾人士的政府部門,往年殘疾警察有700多個,「前線警察做到殘,你地就拎來篤數!」

公務員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李秀鳳提出,政府並沒有強制公務員申報殘疾情況,亦有可能在職人士在入職前因私隱或其他原因沒有申報殘疾情況,加上數字不是追蹤調查的形式,所以數據亦不具體地反映實際數字。

推行就業配額制

香港復康會吳兆麟指出該會調查顯示有6成殘疾人士擁有求生技能,3成擁有大專學歷,7成願意投入勞動市場,可見殘疾人士擁有一定競爭力,有心有能力,但「無工開」。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何玉珍表示就業是每一個人體驗人生價值的一部分,現實有很多高學歷的殘疾人士,因失去就業機會,變成貧窮。她指出實施就業配額制才是治本的方法,立法應刻不容緩,必須在1至3年內完成。除此之外,政府帶頭聘請殘疾人士,將就業比例由2%提高至4%,亦希望政府制定聘用標準給予商型機構參考。「身體障礙並不是與生俱來,社會環境給予我們障礙!」

殘疾人望自力更生

失明人協會陳志剛表示一般視障人士就業等待期為1年4個月,很多視障人士登記完工作後,並沒有任何電話聯絡及面試機會,他們跌入無限等待期。「到底呢個等待要等待幾耐?」

嚴惠深女士指出自己的女兒患有腦癇症,女兒曾嘗試到醫院尋求義工但都遭被拒絕,年輕人長期失去工作,會失去目標,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容易有情緒病,最終成為政府負擔,他們很想自力更生,並不願意依靠政府家人,衷心希望政府可以正式他們需要,成立配額制度,帶頭聘請更多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

設立就業資助津貼計劃

觀塘區議員顏汶羽指出政府應設立殘疾人士就業資助津貼計劃,例如為殘疾人士減免稅項,擴大「兩蚊乘車優惠計劃」範圍至專線小巴,以及實施計畫鼓勵小巴營辦商為輪椅人士設立座位。工聯會郭偉強指出政府可推行嘉許計劃,並嘉許願意僱用殘疾人士私型機構。

自由黨吳龍飛指現時資助僱主的計劃為期只有8個月,而每個月只有$4000資助,並不足夠,希望政府將資助額改為長遠措施,令僱主請更多的殘疾人士,令他們投入市場。

吳兆麟指出在扶貧委員會轄下社會創新發展基本專責小組應考慮撥放更多資源發展殘疾人士就業支援服務,向有意創業的殘疾人士提供稅務減免優惠,創造更多社會企業,聘請更多殘疾人士。

取消最低工資生產力評估機制

聽障人士綜合服務中心就業發展主任楊曉靜指出政府應取消最低工資評估機制,殘疾人士應享有與健全人士公平的工作環境,以服務經驗而言,「本身請健全用$9000,但依家呢個機制評估變相令殘疾人士只有$8000。」,所以政府必須檢視當前評估機制是否適合殘疾人士。

殘疾就業問題政府卸責 聘用傷殘政策2%有形無實

民協馮檢基批評政府沒有安排扶貧委員會成員出席會議,不重視是次會議。他又指出是次會議沒有成果,浪費時間,官員廢話連篇,令人感到氣憤,「問官員你啲現狀又答唔到,政策願景都答唔到!實際計劃都冇!」

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梁振榮未有回應政策失誤,認為政府在殘疾人士就業支援成果令人鼓舞,他舉例指一些社會企業已引入點菜機協助聽障人士工作,蔬果行業引入顏色標籤協助視障人士工作,亦有不少殘疾人士由底做起、自給自足。

勞工處高級勞工事務主任(展能就業)梁國強亦沒有回應2%數據造假,反而不停強調現存方案,如政府提供財政誘因鼓勵僱主為殘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記者:麥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