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新界東的候選人是陳云根,不是陳雲

大概兩三個星期前,跟一位幾年沒見的朋友聚舊。當時正好吳克儉說中小學校園不能談港獨,朋友頗氣憤的說想出一本港獨手冊,很具體的探討如何獨立,譬如說如何建立香港的貨幣等等。他覺得,城邦也好,港獨也好,均是「大隻講」,只有口號,甚至互相矛盾,不明白為何陳雲會吸引那麼多粉絲隨從。

我當時用了陳云根自己的說話去解釋,「陳雲,只是一個筆名」,而且,它不是一個個人的筆名,而是一個集體的筆名。

前年,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因為陳雲於面書上歧視女性的言論而發信質問陳云根,陳的回應大致是,陳雲是一個筆名,與真實的陳云根是兩回事。他的解釋我也覺得很合理,教學的事情應以課堂與學術作評估,而不應拿筆名文字來批評,更遑論,陳雲的面書頁面,甚至他的《城邦論》均有集體的參與。

有關陳雲的面書管理,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是由一個團隊來操作的,在早期(大概2011、12),他們都會 like 一下回應,甚至私信一下,增加互動,使陳雲的 updates 能傳遞更廣、粉絲更多。這操作,要社交媒體高手才了解,而陳云根當時只是一個初階網民。

除了技術性的操作,團隊亦會直接操刀寫面書評論,也因為如此,他的言論經常互相矛盾。

所以,面對著面書 cap 圖的質問,陳云根可以在選舉論壇時說,自己從來沒有寫過歧視女性和少數性傾向的言論,他並沒有說謊一因為面書上的 cap 圖,由陳雲所寫,而非陳云根。

其實,幾年前,我已從一位自稱有參與編寫《城邦論》的朋友口中聽說過這個寫作集體,但當時並沒有細想這種「參與式」寫作/ 傳教背後的威力。

陳雲與陳云根之間的鴻溝,造就了「國師」和 newspeak 式的本土論述。「國師」拋出一些插像的概念和 German folklore 式的民族寓言故事,如「邦城」、「華夏」等,其他人就幫他解釋、闡釋,好比新約全書的福音作者一樣,闡釋相似的自成一派,而網上的口水戰中,他們比陳雲更肉緊,因為陳雲就是自己。

幾年前就有一位讀過很多書,曾自命左翼的雲粉朋友,苦口婆心叫我好好研讀《城邦論》,把它說成香港的出路,左翼要擁抱這理論等等,我也真的從頭到尾看了一次,但真的讀不出什麼來,自從另一位朋友告知寫作集體的事,我才明白這位舊朋友肉緊的原因。

這鴻溝也解釋了為什麼國師的信徒,為何不斷的分門、分派、分裂,甚至倒戈,闡釋不同,有用的闡釋納於陳雲名下,沒有用的、阻手阻腳的被吐出來。其實,最早被吐出來的,是天星皇后時期,於中環海旁開出「本土號」的「左膠」,曾幾何時,陳雲與一眾「左膠」、「八十後」走得多近,更曾於講座上建議他們以自焚作為抗爭策略。

大家對陳雲都有自己的認識和判斷,這裡也不再多加鹽加醋。但大家對新界東參選人陳云根有多少認識呢?

其實他也算是我的校友學長,中文大學英文系畢業,比較文學碩士,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97年加入董建華政府的香港政策研究所,成為何志平的左右手,並以陳云根的名字與何志平合寫《文化政策與香港傳承》,直至2007年,陳云根跟隨何志平離開特區政府,2009年加入嶺南大學成為中文系助理教授,2016年以「永續基本法」為口號參選立法會新界東。

請留意,新界東的立法會參選人是陳云根,不是陳雲。

(新界東其他參選名單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