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粹威權梁振英

歷任行政長官之中,梁振英大概是將「香港七百萬人」掛在嘴邊掛得最多的特首。明明是小圈子的產物,他卻臉不紅耳不赤的宣稱要做「七百萬人的特首」。最近一次,針對「拉布」,他說「立法會並非屬於那六十個議員,而是香港七百萬市民。不滿的話,大家一定要出聲」,又語帶威嚇說「拉布癱瘓香港」。這裏,什麼三權分立或議會內少數派多數派互相制衡的原則,他都隱去不說了,而是像青蛙跳般,一下子跳躍到直接發動人民討伐議會的立場。這種「以人民之名行威權之實」的新統治趨勢,可歸類為「民粹主義式威權」。

首先,和其他威權一樣,它的本質是非民主和缺乏權力制約的,但跟別的不同在於,它號稱自身的權力基於民眾的集體意願。弔詭而重要的是,這一權力的本質雖然是自上而下,但它的正當性來源,竟是建基於號稱的「民眾」。「民粹式威權」的出現,跟香港社會的轉變有關。近年,社會上瀰漫對財團富商的不滿情緒,八十年代確立「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各階層聯合政府」的港人治港模式(引述自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已隨唐英年敗選而宣告死亡。新上陣的梁振英,至少在口頭上,不再把管治的正當性基礎,建基於財團和精英的認同和合作,而是面無懼色地訴諸人民。所以, 「民粹式威權」也是幹部治港的一項特色。

跟其他地方民選的民粹領袖有別,特首並非民主產生,因而梁振英所訴諸的「港人集體意願」,並沒有人民實質的授權和支撐,反過來說,它更多是依賴一種時而取態清晰、時而虛無飄渺的民情民意。例如,強推「五司十四局」改組之際,他不停呼籲「香港急須改革」、「不好蹉跎歲月」,這既對準經濟城市中「發展壓倒一切」的慣性期待,也抓緊近年盛行的「香港被邊緣化」的焦慮。「反拉布」一役,他更順水推舟,呼召港人「厭惡政治」的文化基因,渲染「香港被政客癱瘓」的驚險圖像,引發恐慌。這些民粹召喚不見得全然奏效,但它所捕捉的往往是人民的本能、恐懼和期待,而現實上,梁振英的民望從無到有,也是這般民粹操作的結果。

也許你會問,重視人民的期待有何不可?這不是民主的精粹嗎?首先,民粹煽動家不一定反映民意,但就算他們真的抓住了人民的本能和恐懼,也不等如實現了民主。必須說明,所謂民主,是相比「少數服從多數」更為複雜的追求。以政策局改組為例,無論我們多麼渴望「改革」,也不能跳過充分公眾諮詢的程序要求,又或,不管我們多麼厭惡政客,也得尊重分權制衡的原則和少數派的表達權利。也就是說, 「多數決」以外,民主還是一套包括公共理性、權力制衡、尊重多元和保障人權的社會組織方式。

可是,近三十年香港的民主化進程,強調較多的是選舉民主,即「多數決」的原理,這導致好一部分港人對於司法覆核、拉布、社會運動,以致任何逆反輿情的事物完全缺乏耐性,而這更為「民粹式威權」的滋長留下了肥沃的土壤。也許,在那個舊特區政府還會說「民意於我如浮雲」的年頭,反對運動以「多數決」的民主原理來論述已經足夠,但在今天的民粹時代,情况便不一樣了。

原刊於《明報》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