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港大舍堂國際化……

好一陣子沒有寫文章了。本來,我是想用我們慣用的口語來寫文章,但為了讓其他不是這年代的讀者都看得明白,我還是以書面語寫作吧……也許,你亦會覺得我寫的中文既不像書面語,又不似口語。這就是我們的這年代大學生的語文能力……中文書面語夾雜廣東口語;英式英文加插美式英文;甚至分不開英文的書面語和口語……總之,希望大家明白…

言歸正傳,住在港大宿舍(舍堂)的同學都應該知道,大學來年將會安排更多的非本地生入住各宿舍。住年,一般入住港大宿舍的非本地生的比例是大概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當中近七成是來自內地。據說,因為大學各學院今年自行取錄了一定數目的非本地生,所以早前各舍堂代表協議好的非本地生比例根本不夠所有的非本地生入住。根據筆者收到的消息,大學準備來年安排大約百分之三十的宿位予非本地生。大部份的舍堂堂友都對些表示不可接受,更計畫於七月廿三日舉行遊行靜坐,抗議大學強行安排宿位予非本地生,影響舍堂運作和本地生的利益。

其實,大學的宿舍應該是多元化的。這樣,學生才可以透過互動來互相學習。國際化在這個年代應該是硬道理,不與世界接軌理應只會給人批評短視。筆者相信遊行之後,這年代的大學生除了要給標籤成語文能力弱外,還要多背負一個沒有遠大目光的罪名。但,為什麼大家會這麼抗拒非本地生入住?

第一個可能,我們怕不能與非本地生融洽相處,或者我們根本不想與他們相處。非本地生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十分不同。一般非本地生晚上十二時左右都會關門睡覺,本地的大學生一般十二時後才開始我們的活動,越夜越精采。不時,還會凌晨三、四時,一隊人到西環與早更巴士司機一起飲杯茶,吃個流沙包。若非本地生來了,我們不時把他們從睡夢中吵醒,磨擦就從此而來。加上,我們的普通話又不好,萬一言言間開罪了對方,又何必呢?再舉一個例子,非本地生與我們的衛生標亦很不同。如厠後不洗手,煮食後又不洗碗,在房內又永遠不開窗,這些都是我們觀察所見的情況。若要我們根他們握握手,再交流彼此的文化相異,實在是一個挑戰。說當朋友,我們亦不能用外語談心,即使可以,他們都有離開的一日,要長期保持關係,談何容易?

第二個可能,我們怕舍堂運作不了。前面都提過,非本地生一般都不太喜歡參與我們的活動。除了時間的問題之外(我們特別喜愛凌晨時份開會討論各活動的詳情),言語亦是另外一個問題。社會人士的確看穿了我們不能靈活運用三語兩文的弱點,有小部份的大學生根本與非本地生溝通不了。即使大部份同學勉強可以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說得辛苦時,他們亦聽得不耐煩。特別有運動場上,有時千鈞一髮,用廣東話大呼一聲:「有!」,不行;再來一聲普通話:「我的!」,都不行;正想用港式英文說聲 " It's..."之際,來球已經被搶。這時,我們一般都會以一個字的粗口來發洩一下。總之,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就是不參加我們的活動。試想想,舍堂中有大概三分一人是不參與活動,我們怎麼辦?對本地生,我們一般會選擇趕走這些人;對非本地生,我們做不了什麼。唯有,強逼本地生再多參與活動,再不行的話,我們便運作不了。

 

第三個可能的原因,我們怕港大舍堂文化失傳。先不討論港大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好是壞,我們就是不希望我們的文化、或者是我們的集體回憶失去。這些非本地生始終都會離開香港,無論他們在這裡得到幾多舍堂文化,他們都會將其帶走。長久下去,只會越來越少香港學生可以試試港大的舍堂文化。他日,我們想回味西環新興的流沙飽,亦少了一個同伴。

 

無論如何,我都支持廿三日的遊行,我們這代的大學生,終於可以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