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環保署路邊監測站堅離地 地球之友促中環設公交專線

(獨媒特約報導)交通諮詢委員會去年12月提交報告,明確指出塞車惡化主因為私家車增長,政府今日在立法會交通運輸事務委員會會議回應。關注路面空氣污染的環保團體地球之友,早前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探討改善中環路面空氣污染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中環德輔道中在繁忙時間的PM2.5濃度比非繁忙時間高出30%,數字較環保署中環監測站高,並同時發現私家車在繁忙時間佔用更多比例的路面。地球之友促政府多推行公共交通友善政策,並考慮下午繁忙時間在德輔道中東行線設立公共專線。

傍晚時分PM2.5超標一倍

科大環境研究所自去年3月起,在電車車頂安裝空氣監測儀器,並進行為期一年的樣本採集,紀錄由上環西港城至中環畢打街之間一段德輔道中之間不同時段的PM2.5 數值。調查結果顯示在繁忙時間的PM2.5濃度比非繁忙時間高出30%,更曾在傍晚7時錄得每立方米51毫克PM2.5,較世衛標準高出一倍。電車亦因交通擠塞,令車程比非繁忙時間延長20%。

環保署監測站離地 官方數據不實

環保署所設的路邊空氣監測站亦有量度PM2.5數值,但數據遠低於科大的調查結果。例如中環監測站於早上8時錄得全年每小時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米27微克,科大則錄到41微克;中環監測站傍晚7時錄得每立方米32.5微克,科大錄得51微克。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陳錦卓指環保署監測站設在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交界,該處空氣流通,因此錄得數據較低;而且科大設於電車的監測儀器約2米高,較接近人體高度,環保署監測站卻離地5米,數據不能反映對人體影響。陳錦卓建議政府採用流動監測方法,錄取較真實數據。

11216357_10205658861963534_559670870_n
圖: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陳錦卓

私家車不符環保效益

陳錦卓指,調查顯示大量私家車在下班時駛經德輔道中,令路段超出負荷導致交通擠塞。他們派員實地統計,發現該路段傍晚每小時平均有298架私家車駛經,佔路面車輛達43.6%,比專營巴士60架(23.4%)為多。陳錦卓認為,私家車載客量低卻數目較多,不符效益,相反巴士雖然佔較多路面,但每小時推算的載客量卻高達7486人,是私家車(418人)的18倍。

調查又發現經常有車輛停泊在巴士站附近,令巴士被逼在馬路範圍上落客,結果阻塞後方車輛,令擠塞情況更嚴重。同時車輛又會駛入電車軌道,令電車卡在車龍之間,乘客只能無辜吸入廢氣。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周月翔形容「電車咁乾淨,零排放,但係就要食人地污染物」。

11251572_10205658862203540_365827308_n
圖: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周月翔

由於車輛速度越快,廢氣排放越低,因此如行車速度減慢,同時會排放更多廢氣,導致下午繁忙時間空氣質素較差。陳錦卓指有車階級令空氣污染的情況更嚴重,除了阻塞公共交通行駛外,亦影響於當區工作的商販、司機和路人的健康,「始終空氣係所有人共同呼吸」。

建議德輔道中東行線劃為公交專線

地球之友建議在下午繁忙時段,於德輔道中劃出公共交通專線。地球之友表示目前德輔道中西行線已實行相關措施,不明白為何不同時在東行線實施。他們提到車輛改行干諾道中,因該處屏風效應不及德輔道中嚴重,空氣亦較為流通,容易吹散污染物。

地球之友同時建議在繁忙街道設置公交優先交通燈,減低交通擠塞,目前新加坡亦已應用。他們同時要求警方加強執法,避免違例泊車或候車的情況,阻塞交通。雖然預期私家車司機會反對建議,但繞路只會增加少許不便,「車主都好實際,都唔想塞車,亦想呼吸新鮮空氣」,又批評政府一方面承認私家車是問題,另一方面卻沒有推行針對性措施,對巴士、電車等交通工具支援不足,任由它們自生自滅。

運輸署回應指,中環交通已非常繁忙,認為交通管制措施須盡量配合不同道路使用者的需要,現時措施已平衡各道路使用者需要。該署不時會因應現場情况調校交通燈,令巴士運作更為暢順,又強調會繼續監察中環區內的交通狀況,並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採取適當的交通措施。

另一個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亦曾建議將部份德輔道中劃為電車專用線

記者:李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