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奧斯卡入圍紀錄片《Icarus》略記

奧斯卡入圍紀錄片《Icarus》略記

在Icarus剛上架時,筆者也曾經在Netflix下載了,看了一會就沒有看下去。近日再下載觀看,卻覺得相當驚人。

影片的前半,即導演 Bryan Fogel 親身用藥、征討業餘單車賽的環節,在看完全片之後倒覺得只是個「幌子」 — — 我想此部分的重要性,並不在個人的用藥如何能瞞過賽會;而在於見證 Bryan 與影片真正主角:俄國反禁藥中心(前)主任 Grigory Rodchenkov ,如何建立關係。

影片鏡頭倒是真的無孔不入,令我相當驚訝,也不禁想:到底最終影片最爆炸性的事件,是一場意外的因緣際會、還是早有苗頭(而被導演相中)的連串事件?也挺難想像, Grigory 在受千夫所指以前,也對鏡頭如此的自在從容。那麼,攝影機的姿態,是從頭到尾的揭露、還是意料之外的被推到風暴中心?

而觀看之時,筆者也一直在思考紀錄片鏡頭與被拍攝者之間的倫理:尤其是影片發展至中後段,事態已經相當可能威脅到 Grigory 的人身安全。 Bryan 與 Grigory 仍然通訊不斷(中途更展示俄國電視新聞查出兩人聯絡電郵的細節 — — 這大概超出電視台能做的了);拍攝在 Grigory 避險期間繼續;導演甚至與 Grigory 一同將機密文件交予《紐約時報》。

影片發展至此,影片同時紀錄此一行動、而不只是揭露。「紀錄片導演」已不單單是導演,他甚至已經參與其後一系列事件:不止是同《紐時》溝通,還在此前與影片法律顧問、監製等等,商談如何應對司法部潛在對 Grigory 的控告;又例如影片後段代 Grigory 向反禁藥組織人士提供證據等等,導演作為其中一個「演員」,直接參與作為影片拍攝對象的行動。查看資料,導演 Bryan Fogel 在此後甚至還參與近日美國「通俄門」調查。

Icarus絕對不是一部「安全」的紀錄片,不止因為影片直接挑戰俄羅斯(以至體育界反禁藥團體)當局:其鏡頭深入俄國反禁藥中心、又直接對準 Grigory ,使他披露其所知的所有 — — 但又回到原初的問題,到底影片創作者原本已經知道風暴將至、有目的地接近被攝者(在此為 Grigory );還是一切真是機緣巧合、行動先行的結果?在此筆者感覺到,紀錄片工作者對拍攝對象潛在的「背叛」,但在美國「監視居住」而避過在俄國神秘死亡,或許也是可能出現的結果裡面,最好的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