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家長與打機

家長與打機

攝:Alex Leung

「打機」在我讀書的時候已被視為一個問題,或者也是男女之間的問題,在網上很多的討論區,也會看見男女朋友因為打機而出現爭吵的事件。而在學校之中,更看見過父母與子女之間因為打機出現很多的衝突,然而「打機」是否一個問題呢?當遊戲由電腦的平台轉移至手機之上,我們還可以用以往「拔上網線」等方法完全禁止嗎?又或者沒收了手機,這又是否一個有效阻止的方法呢?筆者在處理他們的問題時,作了一些反思。

與家長的討論

就著「打機」這個問題,學校舉行一次講座,在席間家長也分享了他們看到子女的打機情況。家長形容的情況亦十分相似,如子女回到家中不會立刻做功課,而是花時間打間,引致要凌晨兩、三點才睡覺;亦有家長表示擔心子女利用程式,互相交換抄功課;有家長亦表示子女沉迷打機,擔心子女的成績等問題。在討論之中,工作員了解到家長的擔心,然而處理一個問題,並不只是禁止就有效,更要明白「打機」的原因。

在席間亦有家長疑問,為什麼工作員不直接給予「方法」,而是要求家長去了解「打機」的原因。的確,工作員也在思考,為什麼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完善處理這個問題。當筆者定一定神之後,簡單的回應了家長:由於每個同學打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理解打機的原因,才能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再者,在現在資訊發達及手機普及的年代,要完全禁止打機,是十分困難,假使間使用了錯誤的方法,不但破壞了彼此的關係,更難以協助孩子解決他們的問題。

學生面對的問題

當天的晚上,工作員也未能完整解釋學生打機的原因,當中包括同學的社交圈子、成功感、休息的空間等等,「打機」就是滿足了同學的這些需要,與家長的期望也有很大的差別,在講座之中,家長就是希望同學能夠將學業變成生活,填滿同學的所有時間。家長就是對同學有很大的期望,而「打機」就是被視為削弱他們在社會的競爭力,亦因此擔心子女未來的成就。然而這些期望,又是否合理呢?為什麼同學會有上面所說的需要?為什麼讀書並不能滿足同學「休息」的需要?到底家長又希望子女在未來的社會,可以有怎樣的成就呢?

同學也是人, 家長提出的那些景象,如會「自動自覺看書」、「回家後先完成家貨」、「或是有節制使用電話」等等,或許我們要問問作為成人的我們,當回家還要完成工作,還要看工作相關的資料,或是不能與相交相知的朋友溝通及交流,這對於我們自己,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生活呢?或許有家長會問,為什麼子女不能培養這些習慣,然而作為家長的,更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做好去為子女培養這些「習慣」,孩子也是一面鏡,很多時候也在反映父母的一些習慣。

社會結構的問題

或許說到這裡,有讀者或許很快就會下一個結論,就是筆者要求父母改變。然而筆者更希望讀書再去思考,到底是什麼形成同學的壓力,我們需要理解子女打機的原因,更要思考的是為什麼父母會如此著急,到底是那裡出了問題,形成家長這樣的思考,是不是社會的競爭太過劇烈?是不是家長在社會之中遇見太多的情況,不想子女在未來遭遇?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有這樣的構成?到底生活這樣的艱難,是個人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制度及結構出現問題呢?

記得問及家長,他們在子女出生時有什麼期望?在場的家長也一致同意,是希望他們開心及快活成長,然而同學的這樣的生活,會開心會快活嗎?或許家長看到子女「打機」呈現的恐懼,就是擔心子女的不能「融入」這個社會,然而或許更需要反思的,是我們到底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呢?當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又有沒有再去思考這個社會是多麼的「不正常」呢?孩子的需要,孩子「打機」這個行為,到底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呢?還是社會的價值觀、社會對孩子的要求「不正常」呢?或許這裡交由讀者們再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