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鬱悶的二月天,正如鬱悶的特首交接禮儀

二月將盡,連綿的毛毛細雨和極高的濕度,令人煩厭鬱悶。陰霾把港島上高聳入雲的建築物遮了大半。這種撲朔迷離、無法觸摸事實真相的感覺正好形容愈演愈烈的特首選舉醜聞風暴,最後甚至波及現任特首曾蔭權。兩家熱門陣營互掘對方黑材料,傳媒樂於奉陪追訪,網民熱衷改圖轉載,本地八卦娛樂新聞或電視肥皂劇都給比下去。一時間,各候選人的政綱理念乏人問津,大家反對其身不正的候選人而不是本質甚是荒謬的小圈子選舉。與其稱為特首選舉前哨戰,倒不如借用友人精句:這只是一場「禮儀或者範式,但絕對不是選舉」。

撇開黑材料的戲劇性和娛樂性,新聞曝光時間之精準,即英語所謂「timing」亦值得細嚼。梁振英在西九設計有利益輸送之嫌、唐英年地下僭建、曾蔭權接受「富豪朋友」款待,相信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後兩者──前政務司和兩屆特首,在位期間竟然無記者發現偵查這些足以登上「A1頭條」的消息,偏偏在特首選舉期間連鎖式引爆,一切未免太巧合。要不是這場特首交接禮儀,本港市民可能無法知道我城的最高領導人──一個每天到教堂早禱的天主教徒,靠獅子山精神捱出頭的香港仔,原來視接受朋友的奢華款待為理所當然。若真的如他所言「一向重視個人操守,從無考慮個人的利益」,為什麼他就不能像普通市民坐渡輪過大海、或商務經濟艙往日本看紅葉?再問一個極簡單的常識題:若他不是特首,這些富豪朋友的交情從何而來?為什麼本地707萬人偏偏接待他?記得他在2007年角逐特首,競選口號是「我會做好呢份工」。任期仍餘下數月,當我城被雙非孕婦、自駕遊學術受干預官員涉及非法收地等議題充斥,他作為一城之首,他的位置在哪裏?怎麼他安靜得有如消失了一樣?若不是這單醜聞,此刻的他應該無人問津吧。
抱著食花生追連續劇的心態無法直接參與交接禮儀,大家都心知肚明所謂「民意」遠不及中央屬意有份量。或許,若我們把焦點放大、拒絕讓這場禮儀主導並佔據生活議題,更能為本土發展開拓更多可能。

日本福島311核災一周年將至,本網推出《香港反核運動訪問系列》,追訪1986年百萬人反對大亞灣核電廠運動的核心人物,至今已出版至第三篇《這是道德及罪惡的問題-訪問馮智活牧師》。此外,有反核團體亦出版《沒有理由不反核》資料冊,整理六十多年來核能工業真相。政府銳意為「纏繞行為」立法諮詢將,諮詢期於三月底結束,它被喻為「23條惡法」分拆上市,請大家密切留意。還有深水埗區無家者被食環署及警方「掃場」事件,無家者連隨銀行傳摺手機都被「充公」。他們無勢無權無富豪朋友,更應獲得大眾關注。最後,本網會在本周開始一連三週舉辦離線沙龍,探討「本土」的公義問題,歡迎出席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