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郭家麒:命名風波揭示大學危機

醫學院冠上「李嘉誠」之名,校方表示沒有價目表,只是參考外國例子和命名做法。我們質疑的,是答謝捐款的機制是否健全,和捐款用途的分配是否公道。香港大學是政府資助的高等學府,即使接受私人捐獻,仍是社會資產,倚賴公帑維持學校營運。港大未來的發展路向,能否繼續肩負服務社會的重責?日後重點開發的知識領域和科研項目,在尋求學企合作,在學術研究和商業投資之間,若出現利益衝突,應作何取捨?

校方至今仍欠社會一個合理解釋,為甚麼捐款數目和命名院校,可以在沒準則依循,沒足夠理據支持下,由五月五日沒有指定捐款用途,到五月十八日倉卒決定新命名,並宣布計劃投放在醫療和生物科技的研究開發之上?捐款價位的高低和院校名位的貴賤,變成資源掠奪和商品交換,又能否鼓勵健康的捐款文化呢?

聖經福音書有一個故事,耶穌見財主捐款,又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他對門徒說,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自己有餘,拿出來捐獻,但窮寡婦自己不足,卻把一切獻上。美國的捐款文化深受基督教信仰影響,金錢是帶不走的,最後要悉數歸還上帝,所以美國人熱心捐獻,樂意將接近全部的財富,捐贈慈善事業,報效社會。

個人自願捐獻所考慮的,是有錢人想利用慈善公益回饋社會,直接幫助窮人。因此,不計較市場商業收益,不倚賴政府福利保障。為確保捐款分配公平和用得其所,捐款人大多信賴民間的慈善組織或私人基金會,達致縮窄貧富懸殊和解決社會矛盾的作用,避免因政府低效率和官僚中飽私囊,影響捐款意欲或擔心捐款到不了窮人手上。

當前大學教育的主要問題,是政府投放的資源極度不足,經過連年削資,各院系都要轉型求存、開源節流,為免職系裁減和收縮,積極向商企尋求捐助,維持辦學水準。大學必須保持競爭優勢,爭取更高的立足點,才能衝出亞洲,走向國際。

不過,民間捐款解決不到大學經費不足,亦無法紓緩政府財赤。李嘉誠集中巨額捐給港大,取諸社會,用諸社會。港大校方應當思考財富共享,是否一定要冠名醫學院才對等,是否醫學院才夠資格尊享榮譽,獲得最多捐款?校內院系分家,重商輕文,到學企一家,資源傾斜,這個格局,是禍是福,尤應關注。大學的私有化、市場化、功利化、企業化、商品化、官僚化、工具化,威脅各院校學系和教職員的安危存亡,蠶食大學的獨立和學術自主,窒礙大學自由的成長。

反思大學之道,重建大學理想,談論人才培訓、服務社會,現實卻受政府削資掣肘。命名事件的爭辯過程,暴露正反思維的根本差異,要服從政治經濟戰略、維繫社會團結和諧原則,抑或放棄歷史追思和人文關懷,不把文化當作社會生活的靈魂?以大勢所趨向反對者施壓,無助大學獨立發展和實現文明進步,反會倒退到為滿足市場需要,大力保住醫法商學科的發展;處於弱勢的文理社科系,卻因得不到政企支持而相繼萎縮停辦。命名事小,大學危機影響深遠,應如何化解?

郭家麒
蘋果日報     200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