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金都茶餐廳裡的怨靈

昨晚下班,又已經八點。肚皮是有鼓動過的,但在離開辦公室一刻居然沒有這種感覺。飯還是要吃的,突然傳說中正門向美麗都大廈橫門,後門傍仙樂都夜總會,左邊維多利亞時鐘酒店,右轉角馬會場外投注站的金都茶餐廳。一坐,就是一個晚上,在這裡,我遇見很多臉無血色的人,聽著他們說很多無奈的故事:

甲小姐說她的排版又被改了:「其實這個已經改了很多次。首先是在這裡加,後來又搬到那裡,現在又……」言未休,對座人拉開嘴邊的港式奶茶說:「高層就是這樣的,誰叫他是你的老闆?改吧」。

乙先生說他的稿件被上司批得七零八落,「我想問,這個為甚麼要這樣寫?」他的食指停在上司的批改紅筆痕跡上,在桌上敲了又敲,dead air了半晌,同行的人說:「你老細一定是答你:『我係你上司,總之我叫你改就改啦』,對吧?」,乙先生比了一下中指。

丙小姐說她今天不過是說了一句:「我們是不是應該花點時間去做比較有意義的工作呢?」貌似同事的丁先生接著回答:「都是要做呀,有甚麼差別?這世界是沒有mission impossible的,想辦法一起『拆掂佢』啦」。

近十年前,陳冠中寫成《香港三部曲》,其中〈金都茶餐廳〉一篇,取名金都,出自其英語Can Do的隱喻。雖然故事內容與「Can Do」無關,但多年以來香港人的「Can Do」精神的確是海外聞名。我們前輩的肯搏肯捱、任勞任怨,築成了今日燈火璀璨的香港。現在社會常訓斥青年一代(特別是八、九十後)沒有上一代人的勤奮,終日夢想自己會成功,而從不實實在在的去做事。誠然,「Can Do」精神曾為香港帶來種種美譽,昨日的成功是值得參考,卻不是100%的複製,更不應該讓美譽變成下一代的負擔。來到2012,香港換特首,中共十八大,世界革命四起、示威不絕,嗯,是反思的時候了。

(註: 本文於同步發表到個人部落格上, 參考連結為: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