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消息指最低工資加1.8元至41.8元 機制改一年一檢、引入方程式

【獨媒報導】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討最低工資,最低工資委員會去年10月底已向政府提交報告。消息指,最低工資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方程式,本年度工資水平則將由40元增至41.8元。

消息指,方程式是根據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變動,減去過去10年平均變動,得出的數字再乘以0.2,如高於1會「封頂」。數字會再加上去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如數字為負數,最低工資亦不會下調。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出席一活動指,去年10月底最低工資委員會已向政府提交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研究報告,政府將在短時間內作出回應,「請大家稍等數天」。

食肆簡化發牌機制僅錄13宗申請 環境局:推行為時尚短

【獨媒報導】去年《施政報告》宣布簡化飲食業發牌制度,把「先發牌、後審查」專業核證制度的適用範圍擴大至普通食肆;以「綜合許可證」涵蓋多種限制出售食物;以及為農場訂定較寬鬆的牌照條款兼售簡單烹調的農產品,以及以電子方式發出所有食物業牌照等。環境及生態局今早向立法會一委員會交代進展,當中採用專業核證制度的申請,最新數字只錄得13宗,對比每年逾千宗申請佔比極低。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指推行為時尚短,當局會密切留意。

專業核證制度方面,食環署去年3月1日起以小食食肆及食物製造廠牌照為試點,申請人可委聘認可人士或註冊結構工程師證明已履行全部發牌條件後便可發正式牌照,較一般程序快兩星期。當局已將制度由今年2月1日起,推展至普通食肆牌照。

食物業及「走塑」法例對堂食定義不同 環境局:部門只會就各自條例執法

【獨媒報導】超市壽司盲盒爭議持續,究竟幾時要「走塑」?自由黨邵家輝今早在立法會一委員會上,以美食廣場為例,指該些食肆只持有食物製造廠牌照,只能提供外賣,惟局方卻指如提供「堂食」便需「走塑」,兩者有矛盾。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指,食物業牌照及「走塑」屬不同法例,食環署及環保署只有權就各自的法例執法。邵家輝問及如兩個部門同時在場又如何?黃淑嫻稱「咪視乎佢犯咗邊條條例囉。」

環境及生態局就「盲盒」壽司一事愈講愈亂,環保署上周的新聞稿解釋指,美食廣場內的食店如提供預先包裝可供即時食用的食物放置在貨架上,可視作外賣,不需「走塑」可使用膠食物盒包裝。如顧客即場點製,及該美食廣場設有用餐區供堂食,便需「走塑」。

不過目前美食廣場大部分食店,皆只持有食物製造廠牌照,按牌照只能提供「外賣」,美食廣場座位則不屬於食店而是由商場提供。

自由黨邵家輝今早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及兩者或有矛盾。邵家輝指美食廣場的食店只能提供「外賣」,美食廣場的座位則為公眾地方,並不屬於食店。他以2017年公和荳品廠被票控一事,因持食物製造廠牌照提供堂食被票控,罰款7,200元。

旅議會料五一800團訪港 留2晚為多、料今年不過夜旅客佔比續增

(獨媒報導)「五一黃金周」將至,旅發局早前表示將在5月1日晚上8時舉辦煙火表演,又推出各種措施吸引內地旅客。旅遊業監管局預計今年「五一黃金周」將有800個內地旅行團訪港,到港旅客為2.6萬人。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在接受電台節目《千禧年代》時表示,留港旅客以2晚較多,她料不過夜旅客今年會續增。

留港2晚旅客多 徐王美倫:香港仍吸引、天雨影響不大

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指,今年「五一」的訪港旅客中,留港2晚的旅客多,3晚或以上的「深度遊」較少。她形容香港有自己的吸引力和獨特性,加上「十八區繽紛和各類盛事」,包括維港「發光蛋」、金庸百年誕辰展覽、尖沙咀「梵高.樂印」燈光展等,相信即使五一天氣不佳、煙火表演取消,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現時不過夜旅客約佔六成,徐王美倫續指,其中包括來自大灣區的即日往返旅客,和較遠地區的「一程多站」旅客。她認為,類似於「港人北上」,由於交通便利,預計今年不過夜旅客的比例將進一步擴大。另外,徐王美倫亦表示,旅行社將視乎旅客訪港次數等特點制定合適的出行計劃,以此作為策略吸引更多內地客。

林定國:23條無損新聞自由 不論對政府批評多尖銳

【獨媒報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上月刊憲生效,律政司長林定國今日在報章撰文,重申《基本法》第23條立法絕對無意,而且實際上亦不會對新聞自由施加任何額外不合理的限制,包括對政府作出批評的自由,無論該些批評有多尖銳和嚴厲。

林定國今日在《明報》以「變與不變」為題撰文,他未有像早前般引用卡通片技安、《笑傲江湖》等生活化的例子,反而引用七十年代電視劇主題曲《家變》的歌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恒」,指中華文化同包含「無常」的佛教中心思想。

呼應夏寶龍講話重點 指普通法制度「不需變、不可變、不能變」

在文章中,林定國呼應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講話重點「變」一字。他表示,普通法制度不但是香港法治的基礎,更是香港最核心的獨特優勢之一,「不需變、不可變、不能變」,正是普通法法治背後的價值觀和目標,指法律必須保障基本人權自由,亦必須同時維護國家社會整體利益。

除了「不需變、不可變、不能變」,林定國亦談及「能變、可變、需變的」,就是制度安排和法律條文,以確保它們能因應環境轉變而仍可有效落實和體現上述核心價值觀和目標,而剛訂立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就是好例子。

謝展寰:難監察鄉郊垃圾站用指定袋 工作重點在宣傳教育

【獨媒報導】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今早討論改善鄉郊垃圾收集的措施,自由黨邵家輝問到,鄉郊垃圾站無人管理,在垃圾徵費實施後如何確保市民使用指定袋。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承認難以監察,認為重點在於宣傳及教育。

目前食環署在鄉郊地區約有900個小型垃圾收集站,另在約2,200個地點放置容量為240公升或660公升的垃圾桶。署方在2018年起陸續引入及試行新型設施,而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亦宣布優先在約500個地點設置相關設施,包括流動太陽能垃圾壓縮機(壓縮機)、太陽能廢物壓縮箱(壓縮箱),以及太陽能/腳踏式鋁質垃圾收集站。

立法會文件
流動太陽能垃圾壓縮機(壓縮機)(資料來源:立法會文件)

羅健熙11.18尖沙咀非法集結罪脫 律政司不服上訴 排期11.20審

【獨媒報導】2019年11月警方圍封理大,有人在網上發起聲援行動。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與其他人在尖沙咀科學館廣場及一帶被捕,他否認非法集結罪,前年在區域法院被裁定罪名不成立。律政司不服裁決,以案件呈述方式提出上訴。司法機構網頁顯示,案件排期於11月20日進行上訴聆訊,預料需時一日。

上訴方為律政司。答辯人為羅健熙。區院法官練錦鴻於2022年11月30日裁定非法集結罪名不成立,當庭釋放。

據練官判詞,他批評羅對事件的認知「狹隘得難以置信」、「極之片面」,亦可能為「囤積政治本錢」、「增加曝光率」而到場,認為羅「故意剪裁其認知以符合其無辜被捕的敍述」,不接納他的證供。但練官考慮其衣著及行為與一般示威者有異,也沒有作出顯見的鼓勵或對歭行為,沒有與示威者互動,控方證據未能支持羅參與集結是唯一意圖,遂裁定無罪。

控罪指羅健熙於2019年11月18日於尖沙嘴科學館廣場一帶,連同其他身分不詳的人參與非法集結。

案件編號:CACC217/2022

玫瑰崗中學家長不滿當局不作為 教育局:已順利解決、按部就班推展

【獨媒報導】玫瑰崗中學因辦學團體道明會放棄辦學,原定2025/26學年後停辦,惟其後改為所有學生須於今年9月轉往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就讀,原本可留校讀至畢業的高中生亦須轉校。有立法會議員與家長昨(28日)召申訴大會,有中五生兄長批校方安排混亂,嚴重影響妹妹備戰文憑試心情;亦有家長不滿教育局不作為、沒有接觸過家長,批「佢哋真係唔在乎學生!」新思維狄志遠批評校方處理不專業,促請教育局與校方商量,讓高中生能於原校就讀多兩年;他亦表示會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教育局處理失當,要求局方解釋為何在事件上沒有維護學生及家長利益。教育局則表示,一直與各方保持溝通及提供協助,「經過多方的努力,相關的停辦事宜已逐步順利解決,並按部就班推展。」

中五生家長不滿校方安排混亂 影響備戰DSE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及江玉歡昨與受影響的家長出席申訴大會。中五生兄長曾先生批評校方安排混亂,學生及老師皆人心惶惶。他指妹妹明年要應付文憑試,但今個學年身邊有不少同學因事件而陸續退學或轉校,嚴重影響其備試心情;而暑假正值過渡期,學校未能保證會為學生提供暑期補底及拔尖班,擔心影響學生學習。

5.1料有驟雨雷暴 楊潤雄籲旅客有心理準備 煙火表演或未能舉行

(獨媒報導)內地五一黃金周將至,旅發局將於5月1日晚上舉辦首場海上煙火表演,不過天文台預測,當天多雲,間中有驟雨及狂風雷暴。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表示,煙火表演會否受天氣影響,或要到當天下午才能知道,當局會盡早作出宣布,「但都希望嚟香港嘅旅客早啲心理有個準備啦,可能因為天雨嘅關係我哋做唔到一啲表演」。

楊潤雄又指,政府已就當天交通及關口接待等作準備,運輸署也在社交平台宣布不同路線的安排,「我哋都有信心可以令到旅客嚟到香港,雖然天氣唔係好好啦,但都會有個開心愉快嘅假期」。楊又指從酒店業得知,五一黃金周的訂房情況不錯,相信黃金周對帶動香港的生意有幫助。

另外,油尖旺區議會將於5月4日青年節在維港舉辦煙火活動,楊潤雄指香港作為盛事之都,不只完全由政府舉辦所有活動,歡迎任何團體按香港法例舉辦活動,包括旅發局、民政事務處、私人機構等,帶動香港的盛事氣氛、遊客和經濟。

但願人長久,歧視再沒有──電影折射的新移民家庭創傷

圖:《但願人長久》電影劇照

***注意:大量劇透***

祝紫嫣編導的《但願人長久》講述從湖南移民到香港的一家人故事。這一家人有父親、母親、大女林子圓、小女林子缺。電影分為三個時間段──1997年、2007年、2017年,主要從林子圓的視角出發,可以說是一部少女的成長史。

1997年,林子圓與母親到香港會合父親,就讀小學三年級。父親做散工、有毒癮,母親在酒樓做侍應,一家人擠在雙層床。子圓因語言、貧窮而感到孤獨與自卑,至妹妹也來港才快樂一些。2007年,子圓、子缺都在讀中學,他們已能說流利的廣東話,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父親因販毒而反復進出監獄,子圓對父親厭惡、不屑。2017年,子圓開了旅遊公司,子缺讀了大學、參與保護馬屎埔村的行動。父親60多歲,終於戒掉毒癮、最後一次出獄,想與兩姐妹飲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