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2024年氣候行動充滿挑戰 沒有放鬆餘地

2024年氣候行動充滿挑戰 沒有放鬆餘地

文:低碳想創坊研究員李育成

2023年,世界各地持續受到極端天氣事件肆虐,並沒有停止跡象。甫踏入2024年,首份權威報告由歐盟地球觀察計劃(或稱為Copernicus)發表,指出了全球氣溫趨勢,2023年錄得平均氣溫為攝氏14.98度,比工業化時期前上升了1.48度,已經非常接近巴黎氣候協議控制氣溫升幅1.5度界線。儘管這個可能只代表單一年度的升幅,但是過去4年每年錄得的升幅都比1991-2020年間以及工業化前期間,即1850-1900年間為高,意味著全球氣溫朝著1.5度升幅已成為主要趨勢。

香港沒有例外。天文台2023年的平均氣溫達24.5度,僅次於2021年的24.6度,成為有紀錄以來第二暖的一年。而且2023年錄得54天酷熱天氣,亦打破紀錄。當然不要忘記九月超強颱風蘇拉襲港,以及破紀錄『500年一遇』的世紀暴雨,都是2023年香港極端天氣事件的代表。對應如此日益加深的氣候危機,各國領袖又拿出了什麼應對辦法?本文將會勾勒一下2024年在氣候行動上我們必須關注的重要趨勢和事項。

全球氣溫上升趨勢持續 極端天氣頻繁出現

觀乎2023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對巴黎氣候協議通過以來對各國氣候行動進行了首次全球盤點,促使了各國一致同意『轉型脫離化石燃料』,而當中130多國亦承諾2030年前增加可再生能源兩倍、提高能源效益一倍。此外,各國代表同意了全球適應目標的基本框架,當中有120多個國家亦發表宣言,承諾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正當國際社會加快氣候行動的步伐,特區政府是否拿出行動加以應對呢?

展望2024年,氣候行動將繼續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多邊國際談判上推進。年頭的首場重要會議——一年一度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近年WEF都在會前發表《全球風險報告》,點出一系列社會趨勢對經濟構成的風險。今年,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繼續成為十大中長期風險的頭三位。而WEF今年更發表了《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估計2050年前氣候變化將會對全球公共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引致1,450萬人死亡和12.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我們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一如往年的出席,繼續大談香港在綠色金融上的所謂『成績』。香港可能在綠色金融的某些領域屬於領先者,但是否充分回應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呢?未知道WEF的報告是否啟發我們的財政司司長,就著氣候變化對香港公共衛生帶來的風險進行評估,並在財政資源上提供充分的支援。

各國氣候行動加快節奏 香港似自滿而未有寸進

另一邊廂,來自世界各地的氣候科學家和各國代表亦在同一個星期雲集土耳其伊斯坦堡,召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60次會議,為未來6-7年第七個評估報告周期(AR7)制定具體行動計劃,包括報告出版的時間表和頻率。AR7在臨近1.5度界線的情況下備受曯目,期間出版的中期特別報告,以及預期在2029年底發表的綜合報告,都會決定巴黎氣候協議2030年中期目標的成敗。

在餘下來的11個月,不少國際談判亦會觸及氣候行動的進程,包括七國集團峰會和二十國集團峰會,聯合國大會和其他相關的區域性會議,當然少不了6月舉行的聯合國波恩氣候會議和11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29屆氣候變化大會(COP29)。今屆COP29的焦點除了放在2025年及以後的全球氣候融資目標(或稱為新集體量化目標,NCQG),也會繼續關注2025年各國準備提交的國家自主承諾(NDC),是否因應危機的加深而提高行動目標,繼續細化去年COP28上通過的全球適應目標(GGA),以及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的籌款和執行情況。目前的氣候融資目標是於2009年訂立的每年1,000億美元,給予發展中國家的支援,可是直到去年COP28前夕,仍未能充分證明發達國家籌集的資金達標。而去年COP28宣佈運作的損失與損害基金,暫時籌募了約7億美元,可是相比於全球近50,000億元極端天氣引起的經濟損失,7億只是當中的不足0.02%,顯然是九牛一毛。除了氣候融資,我們當然仍然要持續監察全球碳排放量是否能夠在2025年前達峰、全球氣溫的升幅、可再生能源安裝及『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的進展等等。

2024年氣候行動充滿挑戰 香港必須提升氣候雄心

至於香港,2021年特區政府公佈的《氣候行動藍圖2050》,列出了減少碳排放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目標,包括2035年碳減半和2050年碳中和,以及2035年可再生能源佔發電燃料組合的7.5-10%,2050年達到15%等主要目標。可是政府卻在去年11月對兩電利潤管制計劃進行中期檢討時,再一次靜悄悄地擱置了兩項重要的離岸風能擱置,包括中電在香港東南水域果洲群島一帶,及港燈在南丫島西南水域一帶的離岸風力發電場計劃。令人驚訝的是,各界對於政府擱置有關計劃,無法落實藍圖內的承諾竟然無動於衷,逆世界潮流而行。此外,正當各國日益重視氣候適應的行動目標,重視極端酷熱對健康的影響,香港卻仍是停留在更新工作暑熱警告和《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以及自滿於災難應急機制,似乎未有將各種極端天氣事件的情景納入城市發展和土地規劃等長遠政策的首要考慮。

每年2月的財政預算案和10月的施政報告,我們都會關注氣候相關的政策發展。《氣候行動藍圖2050》到2025年剛好踏入第5年,2024年也是合適時機,展開對過去幾年的氣候行動盤點,提高氣候行動藍圖的目標,回應提升各國氣候雄心的訴求,尤其是藍圖內缺乏對應弱勢社群的社區適應措施和目標,亦沒有交代2,400億港元氣候預算的細節。香港必須提升氣候行動目標,儘早更新藍圖的目標,並反映在下一期國家自主承諾(NDC)文本內。我們期望2024年10月推出的施政報告,能夠回應相關訴求。

我們的氣候行動是否成功,端看我們是否做好足夠的準備工作以應對日益頻繁的氣候災難?可是,作為氣候行動的重要一環——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自今年初起卻一再延期,我們無不表示失望。與2023年相比,氣候行動的落實在2024年仍然充滿挑戰,並沒有讓我們放鬆的餘地。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