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眾新聞》宣布後日停運:身在風眼,須確保船上人平安

《眾新聞》宣布後日停運:身在風眼,須確保船上人平安

(獨媒報導)踏入2022年第二日,香港人又再失去一間媒體。《眾新聞》宣佈,明天(3日)將會是最後營運日,周二(4日)開始就正式告別香港。《眾新聞》今晚在Facebook宣佈,因過去兩年社會遽變,傳媒生存環境惡化「我們無法再毫無擔憂地,達成我們的理念」,「身在風眼,我們這隻小艇,在風高浪急的當下,情況嚴峻。在危機中,我們必須先確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平安安」。

前《鏗鏘集》監製李賢哲亦宣佈,基於《眾新聞》停止營運,在《眾新聞》平台播放的《眾聲集》及《冒號開引號》節目,也會即時停止製作。他指從《鏗鏘集》的離散到《眾聲號》的再聚,短短幾個月裡,「我們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努力」,但「時局的變幻,令我們無法裝作如常」。

5年前成立 創辦者全為新聞界元老

《眾新聞》在2017年1月1日正式成立,由前台灣《蘋果日報》網絡中心總監李月華任《眾新聞》總編輯及總幹事。《眾新聞》成立時正值回歸20周年,當時希望凝聚公眾,希望擴大言論光譜。《眾》立場相當溫和,希望促進不同派別、不同政治光譜的人都能溝通。

《眾新聞》的創辦理念,強調「在紛時局裏,明辦是非;於不安躁動中,堅持公正理性;處身急風暴雨,站穩專業自主。」,為大眾提供客觀、準確、公允的優質新聞。

眾新聞的10名創辦成員,全部都是新聞界元老,全部均為現任或前新聞工作者,及新聞教育工作者,包括劉進圖、麥燕庭、岑倚蘭、馮玉蓮、姜國元、李月華、陳韜文、楊健興、馮德雄和陳伯添。其中麥燕庭、岑倚蘭、楊健興曾任記協主席。

拍反送中紀錄片獲獎 《有線》大地震後接收中國組原班人馬

一直以來《眾》人數不多,但仍為主流媒體補白,不時出產具質素的政治和法律界報導。在2017年創刊當日,《眾》刊出「UGL梁振英日本DTZ調查」報道,該報道獲得第九屆金堯如新聞自由奬印刷傳媒組大獎。

至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眾新聞製作的紀錄片《紅磚危城》,榮獲2021年紐約電視電影節人道紀錄片金獎,是當屆所有香港作品中,唯一取得金獎的代表。2020年12月《有線》新聞大地震,《新聞刺針》全組遭解僱後,中國組總辭表達不滿。其後《眾新聞》接收中國組原班人馬,每晚繼續報道中國新聞,為香港人提供「主旋律」以外的中國新聞。

曾被保安局批評誤導市民

鄧炳強今年10月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被問對23條立場,《眾新聞》事後以「鄧炳強拒保證23條不以言入罪」為題報道。保安局其後發聲明批評《眾》的報導誤導市民,局方深表遺憾。眾新聞總編輯李月華回覆傳媒查詢指,大家可回看記者會的問答內容,眾新聞無其他補充。

《眾》在網頁有這個願景,「今天,香港政治和社會環境變化巨大,傳媒工作越加困難,風險大大提高,同業承受不少壓力。時代紛亂,保存真相愈加重要;路越難走,我們越要努力走下去」。不過隨著《立場新聞》倒下,《眾》亦宣布因為在現今政治環境,已經無法繼續這條路。

《眾新聞》告別全文:

今天是2022年1月2日。成立5年的眾新聞,要跟大家告別。

還記得2017年的元旦,眾新聞成立。在記者會上,多名傳媒「老鬼」表示,對本港新聞自由狀況深感憂慮,希望眾新聞可以傳承專業新聞精神,回歸新聞初心,為公眾利益、為公眾服務,「希望我們的一小步,可以鼓勵業界行一小步,各人的一小步可以形成保護新聞自由的一大步。」

然後,眾新聞在資源極度緊絀的情況下,每天嘗試踏出一小步,慢慢地行出一條小路:獨家新聞、數據新聞、人物專訪、調查報道、深度評論、法庭新聞、中國新聞、眾聲集……縱然我們人力有限,新聞不夠多、不夠快,但我們整個小團隊,老鬼和後生仔都一條心,努力在新聞報道上求真、求深。

慢慢地,我們由十人,變成數十人的團隊;由起初街頭人們一句句的「眾新聞?唔識喎」,到今天聽到人們說:「眾新聞?我有睇。」

5年了,多謝大家。

─────────

2017年1月1日,眾新聞發布的首篇文章寫道:

「眾新聞在2017這個特別的元旦誕生,因為,我哋想喺以後嘅日子,不論太陽高掛或是風吹雨打,都陪住你唱番呢句:『同熱愛這片土地,大家刻骨銘記,愁或喜,生與死,也是香港地。』」

我們一直熱愛這片土地,但無奈,當下我們面對的不單是風吹雨打,而是龍捲風吹襲,巨浪滔天。

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初心,但可惜,過去兩年社會的遽變,傳媒生存環境惡化,令我們無法再毫無擔憂地,達成我們的理念。

身在風眼,我們這隻小艇,在風高浪急的當下,情況嚴峻。在危機中,我們必須先確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平安安。

我們,懷著沉重和萬般不捨的心情宣布:

眾新聞將於2022年1月4日(周二)起,停止營運,網站不再更新,一段時間後將會關閉。

衷心感謝訂戶和讀者的支持,你們的厚愛,我們會銘記於心。

過去5年走過的路,會是我們珍重的回憶。

眾新聞團隊

眾聲號告別全文:

基於《眾新聞》停止營運,我們兩個在《眾新聞》平台播放的《眾聲集》及《冒號開引號》節目,也會即時停止製作。

我們說過:「時局變幻,如常紀錄」,但時局的變幻,令我們無法裝作如常。

我們說過:「不要懷憂喪志,讓我們再一起試試」。從《鏗鏘集》的離散,到《眾聲號》的再聚,這短短幾個月裡,我們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努力。不過,時代的巨輪下,我們都很渺小。

不要懷憂喪志,無論身處何地,都繼續關心你愛的人。

珍重!

李賢哲
眾聲號監製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