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社區報3】堅持兩年出版十期 《馬聞》頂住休刊壓力:將酒店變成家

【社區報3】堅持兩年出版十期 《馬聞》頂住休刊壓力:將酒店變成家

(獨媒報導)目前全港各區有超過逾二十份社區報,其中馬鞍山的社區報《馬聞》,已經算是「老手」,自2018年組成、2019年2月創刊至今,已經逾兩年半、出版十期。《馬聞》編輯鈞然苦笑稱「(出版)每一期(後)都想摺埋」,惟每次皆「頂硬上」,延續當初創刊的理念,將馬鞍山視為「家」,而非放學放工回去休息的「酒店」。

《馬聞》團隊於2018年成立,2019年2月出版創刊號,至今十期,成員從高中生到中年不等,全屬義工。雖然出版已逾兩年半,不過兩位90後編輯鈞然及Sam笑說,《馬聞》不時仍被大叔以為是馬經。

_DSC2621

鈞然表示,當初成立《馬聞》的原意是希望探索自己的「家」,而非將馬鞍山只視為休息的「酒店」。她指當時自己的想法是「會唔會星期六、日唔淨係出去玩,而係可以多啲時間留喺馬鞍山?」鈞然又笑說自己性格「愛食花生」,「想踢爆自己區多啲黑暗嘢」。

Sam則指自己喜歡寫作,自幼在馬鞍山長大,卻一直鮮有理會區內的人和事,在出版《馬聞》後,透過觀察社區與居民交流,逐漸產生對馬鞍山的歸屬感。

Untitled
Sam、鈞然

「《馬聞》係黃定藍㗎?」是二人常被街坊問到的問題。鈞然指《馬聞》無意偏幫任何一方,「重點唔係我哋嘅立場」,Sam則說「我哋嘅目的唔係咁樣分,係報導社區」。

團隊定位存分歧 欲休刊遭反對

鈞然及Sam屬創刊成員,兩年半下來成員更替不少,難免產生摩擦。他們憶述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團隊成員對《馬聞》定位有分歧。Sam指當時部分新成員傾向保守,認為《馬聞》應專注區內民生議題,他原本打算報導區議會選舉,訪問並質詢候選人,但最終只訪問市民的看法。Sam認為最終出街的報導,與自己監察議員的期望有落差,感到遺憾,「我覺得浪費咗呢個題材」。

73109868_2538097602977532_2890131567047344128_n

以義工組成的團體,亦難免會出現人力斷層。鈞然笑說《馬聞》是全港「最放負」的社區報,「每期都想摺咗佢」。她正正在最近一次開會時提議休刊,「好認真講,不如摺埋馬聞,做到好頹」,不料在場一眾成員反對,「見到有人有心搞落去,都感動、欣慰」。

Sam表示,《馬聞》的分工有進步空間,第三期幾乎由他一個人包辦,鈞然亦不禁嘆道「兩個月出一期都真係幾吃力」。《馬聞》最終決定將在出版第十一期後短暫停刊,重整後才再出發。

社區議題社區「報」

2020年10月,政府宣佈擬將馬鞍山7幅綠化帶包括馬鞍山村,改劃成住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馬聞》視之重點議題,在剛出版的第10期及下期第11期跟進。鈞然及Sam多次到馬鞍山村現場採訪,《獨媒》記者與他們走進村內的鞍山探索館,館內員工親切地向二人招呼。

Untitled

鈞然略帶不忿道,「留村留人」才是馬鞍山村的最佳方案,村民亦非外人口中的「民佔官地」,「歷史上真係有班礦工,做完嘢要揾地方住,嗰撻地就係政府當時畀礦工住嘅地方」,形式與宿舍類近。Sam亦不滿道「咁多棕地你唔搞,你搞green belt(綠化帶),擺明係欺壓弱勢」。

社區報《馬聞》的大力報導,加上村民、區內區議員及馬鞍山12個不同社區組織一同反對,城規會就改劃收到7,286份申述書,反對佔99%。

當然,鈞然及Sam深知報導對城規會作何決定影響有限,「盡能力畀多啲人知道啦⋯⋯冇㗎,最尾結果可能都係影響唔到。但當一個地方要發展嘅時候,你身為嗰度(馬鞍山)嘅居民唔可以唔知呢樣嘢」,鈞然說道。語畢,她又沉思了一陣子,「其實,社區報係咪真係對社區有影響呢?做咗咁多期⋯⋯我評論唔到,但都要keep住做」。

Sam強調,《馬聞》不是為了改變政策,而是促進居民對於馬鞍山區的了解及關注,「要改變嘅話,應該係啲居民知道完之後,由佢哋去做改變。」

Untitled

透過參與《馬聞》,也看到更多面的社區。鈞然近日採訪錦泰苑業主周年大會。她原預計只需兩小時,不料會上爭論不斷,鈞然當日直踩了近七小時,沒半點飯落口,「嗰一日係腦部大爆炸,我本身唔熟法團,但就好想街坊知道呢件事。」「即使收視率低,都要有人知道呢啲事。」當日採訪期間,有居民指責前區議員民建聯招文亮疑似向長者「呃授權票」,「招文亮企喺門口話『你走喇?畀張授權票我幫你填啦』,我咁啱係隔離聽到佢哋拗,笑到我仆街」,不過建制派最終仍力保錦泰苑法團。

Sam在第一期曾參與漁民新村採訪「我鍾意睇下聽村民講故事、講習俗,好難得」。雖然馬鞍山予人的印象是新市鎮,但其實有不少村落包括大水坑村、長徑村、烏溪沙村、渡頭灣村、梅子林村等。Sam更稱,有讀者讀過該期《馬聞》後深受感觸,搬到漁民新村居住。Sam亦自豪《馬聞》的報導反駁了馬鞍山「美食沙漠」的惡名,「你睇下《馬聞》,我哋係咁介紹美食地方㗎」,有餐廳更將《馬聞》的報導張貼於店內。

近日大批區議員辭職,鈞然表示《馬聞》失去一些的寄放點及資訊來源,但不認為是世界末日,「只要我哋仲有街坊。」

《馬聞》即將迎來第三個年頭,鈞然對此的回應很簡單,「仲有得做就得」。Sam則說,「可持續發展啦」,期望建立成熟的團隊及可持續的營運模式,並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被問到對讀者有何期望,鈞然笑說「參加多啲社區,哈哈,再有興趣就可以加入《馬聞》」,Sam則笑道可以「課金」,鈞然則「反駁」,「冇人參與,有資金都無用。」

無標題

支持《馬聞》

社區報系列報導
《蘋果》停刊 北區《邊境》總編輯:只會更加有毅力咁行落去
十個創刊的少年 《溯本尋屯》:想為呢個地方做一啲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