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荷里活廣場謀殺案】專家指與醫療人手不足有關 委員會措施「一個虛字」

【荷里活廣場謀殺案】專家指與醫療人手不足有關 委員會措施「一個虛字」

【獨媒報導】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的命案發生後,引起社會對精神科醫療人手的關注。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上周形容事件為「毫無先兆嘅偶發性案件」,不牽涉資源或人手問題。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在一個電台節目不同意說法,指人手不足是「成個醫療系統最根源嘅問題」。對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提出的「5+5」項支援精神病患者措施,陳友凱指不少措施已實施多年,委員會欠缺明確目標和時間表,形容只是「一個虛字」。

李夏茵:輕症可透過社工或家庭醫生處理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於上周五(6月9日)就荷里活廣場謀殺案舉行緊急會議,會後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表示,事件乃「毫無先兆嘅偶發性案件」,認為與本港醫療人手短缺無關。今日她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時,再被問及本港公私營精神科醫生數目比世衛標準少300名。她回應指不少輕微病症可透過社工或家庭醫生處理,認為不應「一刀切」將精神科醫生數目少代表本港精神健康支援不足。

陳友凱:醫生睇症只有幾分鐘

不過同為委員會委員的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在同一個電台節目持相反意見。他指醫療人手不足是本港常態,對比其他經濟發展相約的地區,香港只有它們三分之一至一半人手。本港醫療系統只能降低標準,大幅縮短診症時間,「醫生睇症只有十幾分鐘⋯⋯訓練嘅醫生都只有幾分鐘睇症」,令醫生更難識別病人,導致悲劇發生。

目前佔總數四分之三的「非緊急」精神科新症(「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最長達95星期(近1.8年),陳友凱指若未能增加人手,只會導致不少個案的病情在輪候期間惡化。

他認為政府若無增加人手下推出更多措施,只會增加前線醫護壓力。他倡醫管局就精神科醫生培訓制定更長遠規劃,從根源解決問題。

對於委員會提出的十項措施,陳友凱認為只是「一個虛字」,當中不少措施已執行多年。他舉例指醫管局20年前,已批出為病情嚴重的病人提供口服和注射藥物;個案經理數目與嚴重精神病患者數量的比例升至1:40,惟相關目標早於2017年已訂下,至今五年未達標。部分措施亦欠具體,例如無訂明地區康健中心推行的「精神健康評估先導計劃」的最低人手要求;社署轄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定位不清,須兼顧不同類型的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容易忽略有真正需要的嚴重個案。至於縮短「緊急」和「半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陳友凱認為仍「原地踏步」,原因為是否「緊急」仍由醫管局定義,局方可將本屬「緊急」的個案作其他分類,以滿足政策目標。

中大講師質疑「社區治療令」成效

十項措施亦包括檢討現行「有條件釋放」機制,以及研究會否引入外國的「社區治療令」,亦即強制有暴力、自殺傾向和無自理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必須在社區中接受治療。

陳友凱認為以上兩項政策涉及人權和治療成效的兩難,過程需要「一個 fine balance」,但前題是有足夠人手篩選個案。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講師丁惟彬在同一節目中指,有自殺傾向的精神病患者普遍抗拒強制性政策,他擔心推出「社區治療令」出台後會有反效果,令有精神健康需要的病人不願求診,做成更多隱性病人。他認為不應強制患者食藥或求診,建議可交由社工進行輔導。

當局提出的十項措施包括針對嚴重精神疾患的康復及復元人士的5項,即增加醫管局人手,目標今年第四季時將個案經理及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改善至不超過1:40;探討處方較新及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包括口服及注射藥物;改善在精神科專科門診的新症輪候時間,並確立「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為不超過一星期,「半緊急」個案則為不超過四星期,另增加精神科護士診所服務;優化醫管局與社署對個案的跟進溝通;以及醫管局即將完成檢討「有條件釋放令」機制,政府會因委員會意見有下一步工作,並邀請委員會探討「社區治療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其他5項針對其他精神健康有需要人士的措施就包括,個別地區康健中心將與社區服務機構合作,為有需要市民提供先導精神評估,及早轉介高風險個案;優化社署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服務;加強探討社區服務單位社工的培訓,提升處理複雜個案的能力;加快在今年落實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以及加強照顧者支援措施,例如設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及支援專線,並加強支援低收入、少數族裔家庭等特定群組,甚至利用關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