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屠殺影片需平衡教育需要和家長擔心

大屠殺影片需平衡教育需要和家長擔心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教育局早前建議中小學籌辦悼念活動,但有小學在課堂上使用官方的南京大屠殺教材,導致低年級學生被血腥的片段嚇哭,卻引發軒然大波,很多家長批評教育局嚇到小朋友。對此,我認為應該從心裡、教育、政治多角度審視。

第一、很多時候,有淚就有理、有理講不清。有的小朋友看了以後哭了,一般公眾直觀感受,肯定是你教育局不對啦,都嚇哭人了。但從心裡發展的角度來看,小朋友來到這個世界,接受社會現實,本來就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小朋友哭並不代表這件事不應該發生。教育局回應說,「歷史就是歷史,不能迴避」、「戰爭本身是殘酷」,這話無情,但並非無理。小朋友長大的過程是有不少眼淚的,他/她哭了,然後接受了,就是一個長大必須的過程,不能太誇大這件事。

第二、我比較擔心的一點,反而是不少學校只是比較膚淺地播放片段,讓學生直面戰爭的殘酷,那反而起不到教育作用。哪怕是殘酷的片段,如果老師能夠系統地講述日本侵華戰爭的來龍去脈,人類戰爭的殘酷本質,然後播放片段,過程中也要對片段有所解說,部分過於殘酷的畫面,其實老師播放的時候可以跳過處理。南京大屠殺這些教育,學生看完之後心情低落甚至流下眼淚,是正常的,難道要看完還笑哈哈心情愉快?問題在於老師事前如何切入、事後如何解說。

第三、香港一些人將南京大屠殺嚇哭學生這件事看得很大,背後有一定文化、政治因素。因為香港人是親日的,對日本有好感。雖然香港也曾經被日本佔領,但大部分香港家長並不想自己的子女不愛日本,這才是這件事鬧大的深層次原因吧。

試想想,如果有學校在堂上播放六四片段,嚇哭了小學生,香港輿論會如何說?六四嚇哭小學生,說明暴政的殘酷;南京大屠殺嚇哭小學生,說明教育局片段不合適。這就是問題所在。對很多香港人而言,親日、反共是心結,所以六四他們選擇不忘記,哭著也要面對;日軍侵華?他們選擇忘記了,簡直不想面對和回憶。

教局不能事事推給「校本」

話說回來,這件事的背後,也反映出香港教育體制的深層次問題,那就是教育局什麼都扔給「校本」是不可行的,也是容易被人搞破壞的。例如今次嚇哭小學生的片段,是教育局提供的,但教育局做的事情是非常粗疏的,只是提供簡報影片,然後老師放不放、什麼年級放什麼年級不放,教育局就不管了。結果有學校卻拿去給小一學生看,合適嗎?我認為是不合適的,小一小二還小,難以理解戰爭的殘酷,高年級的才應該面對。但出了事,還不是你教育局背的鍋,你能一句推給「校本」,家長就原諒你嗎?

對此,我留意到參選立法會換屆選舉教育界的候選人丁健華在自家Facebook專頁提出幾點意見:「要求教育局立即檢討、調整內容。

1. 重新檢視暴力、不安片段、相片是否適合在中、小學播放;2. 教材是否因應不同級別學生製定;3. 處理令人不安畫面,有沒有指引給學校;4. 播放後,如何疏導學生情緒。教育局不要以一句「因應校情」就把責任推卸給學校,讓前線老師成為了代罪羔羊。」我認為這個意見還是中肯和正確的,也是平衡了教育需要和家長的擔心。

任何事不是簡單地說能教或不能教,而是怎麼教、如何教好而已。

教育界候選人包括文詩詠、林日豐、丁健華、林泳施、朱國強。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