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發展和保育猶如左右腳交替向前

發展和保育猶如左右腳交替向前

新一屆政府上任已經超過一個半月,市民給予的蜜月期已過。近日,我發現有些本地媒體開始批評政府上任以來沒有提出過什麼大的發展大計。四個新成立的跨部門小組,最早交功課的算是一個「香港新市容」衛生黑點清潔計劃,不過類似計劃過去幾屆政府幾乎屆屆都做過,市民一般都認為是運動式面子工程,行禮如儀,不寄予厚望。至於市民最關注的土地房屋議題,估計仍然要等到10月施政報告前後,才會見真章。在這段時間之前,正是各方力量紛紛發聲角力之時。

就在最近一個月,都有不同團體就土地問題發聲。之前民間組織「幫港出聲」搞了個「全民討論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在Youtube平台上有幾段短片,其中一段撐發展流浮山。這邊可算是——撐發展。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建議不買上屆政府的賬,不要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被標籤為代表既得利益者。這邊可算是——可發展但別動我奶酪。「獨立媒體」日前則訪問環保組織「長春社」,說后海灣近10年已有逾30宗發展申請,增加保育壓力。這邊可算是——撐保育反發展。香港對土地問題的態度,主流不外乎是這幾種。

我的態度是,保育要撐,發展也要撐,能否兩者兼顧呢?最終也只有兩者都要做,才走得通。發展流浮山、保育后海灣,兩者看似矛盾,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必然,在有限的土地內,任何一塊土地的開發,都涉及發展和保育的平衡。

上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計劃,計劃收回后海灣約700公頃具保育價值的私人魚塘及濕地,連同臨近的濕地公園和米埔自然保護區,建立2000公頃的濕地保育公園。環團擔心政府「未保育先發展」。

保育是永恆的話題,人的活動是變化的,其他生物物種的活動也是變化的。如果說「未保育先發展」是不對的,那言下之意就是要先做好保育後發展,但保育無止境,永遠不會足夠好。世界任何一個環保團體,都不會說:政府的保育做夠了,可以發展了。永遠不會這樣說。那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永遠不會有發展的一天。

發展和保育,我認為就如一個人的兩條腿,要走路,就要左一步、右一步,而不是說要等左腳走夠了,才輪到右腳,那是不會走路,最終兩條腿都裹足不前。香港擁有珍貴的自然資源,同時又肩負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使命,兩方面都是要面對的現實。所以政府要發展北部都會區,我不反對;但希望政府在提出發展北都區詳細規劃的同時,也要提出一個保育新界北生態自然資源的規劃。這份規劃既是發展規劃,也是保育規劃,是同時保育人,也保育其他動物。政府也應該要求一些環保團體加入討論北都區的發展規劃,聽取其意見。只有這樣,才能破解香港的土地困局。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