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天文台指昨地震接逾100名市民報告 未錄得餘震

天文台指昨地震接逾100名市民報告 未錄得餘震

【獨媒報導】大嶼山昨日(3月11日)下午發生2級地震,屬弱震,天文台接獲逾100名市民報告。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林靜芝在港台節目表示,昨日地震後未錄得明顯餘震,而全球每年發生的2級地震逾100萬次,情況普遍。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林靜芝在港台節目表示,她指本港並非位於地殼板塊的邊緣活躍地震帶,距離環太平洋地震帶逾600公里,昨日本港發生的弱震或與地殼斷層與不太活躍的活動有關,及後亦未錄得明顯餘震。林靜芝稱世界各地皆有斷層,本港亦有,惟活動並不顯著,而每年全球發生的2級地震有逾100萬次。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林靜芝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林靜芝(資料圖片)

她指目前科技難以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強度,全世界皆以過往數據作分析,並以儀器盡快監察。自1979年天文台設立短周期地震監察網以來,震中位於香港境內的次數為9次,對上一次則是2019年12月5日於長洲,震級為1.4級,地震裂度為3度,比昨日為弱。錄得最強的地震發生於1995年5月11日,達3.1級,裂度為4至5度。林靜芝表示,另7次震央地點分別有一次發生於米埔和大欖涌,其餘皆位於大嶼山附近。其他市民有感的地震中,林靜芝稱震央大部分位於境外,未見明顯趨勢。

432371965_798006595698334_4677744400764732370_n

本港樓宇抗震能力如何?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前主席劉志健在同一節目指,本港樓宇以英式設計為主,沒有抗震設計。他指部分樓宇如立法會大樓及大橋有抗震設計,而保護重要建築物全世界皆然,認同需適當設防,惟需作商討應用於哪些樓宇。

前天文台台長梁榮武在商台節目稱,昨日地震的起因需先收集資料,經詳細分析才可確定。他指事件屬小規模地殼移動,提到曾發生大地震的汶川,雖然並非位處板塊碰撞交界,惟有活躍斷裂,故亦會出現地震。同致電電台、居於梅窩村屋的梁先生指,當時剛睡醒,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像是有東西撞上房子。

2012年,時任立法會議員何鍾泰曾提出質詢,問及地震對本港樓宇的影響。發展局當時稱屋宇署已聘請顧問研究,正細心整理及考慮結果。局方提到本港樓宇自1930年代開始已加入抗風能力,如鄰近地區發生「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7度的地震(約等於4級地震),樓宇仍然安全。

翻查資料,屋宇署在2012年曾展開諮詢,惟未有公布結果。署方在2017年的報告,曾稱正訂《香港建築物抗震設計標準作業守則》,惟至今未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