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調查指三成男性有中度以上精神健康風險 六成拒求助怕被「睇唔起」

調查指三成男性有中度以上精神健康風險 六成拒求助怕被「睇唔起」

【獨媒報導】香港心理衞生會早前推出賽馬會「再闖男天」計劃,以促進男性精神健康,及提高其求助動機。適逢今日(11月19日)為「國際男士日」,機構今早舉行記者會,公佈有關男性精神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調查發現,逾三成受訪男性有中度至嚴重精神健康風險,其中有近六成為35-54歲中年男士。調查亦顯示,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不會尋求專業協助,因為怕被「睇唔起」、認為求助是脆弱表現、覺得尷尬等,有部分人更表示只會在「事情不是我可以處理」、「已變得很嚴重」等情況下才求助。

有見及此,機構於上月推出「Men's Space」手機應用程式,內有以工作、健康及家庭為主題的互動式「自學自療課程」,使用者可從中了解有相關情緒問題時的處理方法,亦可以預約社工或臨床心理學家作線上輔導。

三成男性有中度至嚴重精神健康風險 中年人佔最多

香港心理衞生會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推出了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再闖男天」計劃,旨在促進男性精神健康及提高求助動機。

計劃在今年1月至9月,透過網上問卷及電話訪問,調查1,837位18歲以上香港男士的精神健康狀況。結果顯示,受訪者最常面對的壓力源分別為工作(31%)、經濟問題(22%)、健康問題(20%)、家庭(19%)。而逾三成受訪男性(572人)有中度至嚴重精神健康風險,其中有近六成為35-54歲中年男士。

香港心理衞生會臨床心理學家李嘉欣解釋指,35-54歲年齡層面對較多人生轉變,例如轉工或轉行、結婚或離婚等婚姻轉變、養育小朋友等,使其更容易牽動情緒。

香港心理衞生會臨床心理學家李嘉欣
香港心理衞生會臨床心理學家李嘉欣

逾六成男表示不會求助 因怕「被睇唔起」、驚尷尬

然而,調查亦顯示,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不會找社福機構或專業人士求助,原因包括認為尋求幫助「會被人看不起」、「是脆弱的表現」、「尷尬」,亦有人表示不知道如何或在哪裡獲得幫助。其中,有逾兩成受訪者表示在「事情不是我可以處理」、「情況已變得很嚴重」等情況下才求助。

12%求助個案曾有自殺念頭

會方指,計劃開始至今,共有49人接受個人輔導,當中有12%的求助個案在接受服務前的三個月內曾有過自殺念頭。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出,受傳統社會文化影響,男性大多被期望展現出強壯、堅強和獨立的形象,為避免視為脆弱或失敗,男性傾向不願意表達其情感困擾或尋求幫助。另外,有部分男性無法識別抑鬱症狀,將情緒低落、疲倦等症狀視為正常生活壓力的一部分,導致延遲求助。而男性較傾向於以逃避的方法處理,例如飲酒、抽煙、藥物、賭博、打機等方式壓抑情緒問題,可視為抑鬱警號之一。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

有焦慮患者指輔導後成功改善精神健康 提升專注力

35歲、已婚的男士Eric今日亦出席記者會,他早前因工作壓力而受焦慮困擾 ,不時出現肚痛、心跳加快等症狀,「身體上有點反應,好像身體僵硬等, 自己很不知所措」,工作時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其後Eric接受了個案輔導服務和小組治療,成功改善精神健康。Eric指,計劃令他了解焦慮、不開心等以前不認識概念,令他開始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號,並改為積極地應對工作問題;而其專注力在接受服務後有所提升,能專注工作的時間從過去約兩小時,提升至五小時。

計劃服務使用者Eric(左)
計劃服務使用者Eric(左)

69歲的Michael為義工之一,他認為治療小組「好似打開咗心靈嘅窗」,能夠幫助男性接觸自己的內心,令他們能更積極面對精神健康問題。Michael亦參與了「靜觀與手沖咖啡工作坊」,當中有不少人會主動分享自身經歷,「每個男性都行出一步想認識自己,改變自己,都係對我嘅激勵」,期望有更多人參與。

無標題

推出手機App「Men's Space」可預約線上輔導

賽馬會「再闖男天」於上月推出「Men's Space」手機應用程式,內有以工作、健康及家庭為主題的互動式「自學自療課程」,使用者可了解有相關情緒問題時的處理方法;使用者亦可通過「心事說」,預約社工或臨床心理學家作線上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