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教育局對抗「躺平主義」倡培養學生「勤勞、向上、貢獻國家」

教育局對抗「躺平主義」倡培養學生「勤勞、向上、貢獻國家」

(獨媒報導)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前日發表網誌,指近年社會出現「躺平主義」歪風,又指這種消極的人生心態,「容易令人萎靡不振,長遠會窒礙社會的進步」。教育局今日公布最新《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建議加入「勤勞」作為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公布的《架構》內容指隨著社會富裕,「惡習和壞風」例如「僥倖心態、懶惰、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等逐漸形成,對青少帶來影響。此外,《架構》亦加入「守法」、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明瞭身為中國人,「有保家衛國的責任」。

中共六中全會為中共領導層定下「奮鬥」、「偉大復興」等主旋律,躺平在內地全面被封殺,被稱官媒批評「躺平可恥」,不利國家經濟發展。

稱懶惰、貪圖享受等惡習形成

教育局今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函,公布「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編訂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包括加入「勤勞」作為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培養學生勤奮和樂於勞動的美德,又指要令學生成為「勤奮向上、有責任感及堅毅精神等質素的新一代,對家庭、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架構》試行版共有89頁,提及「勤勞」的部分,特別指出「今天香港的繁榮穩定,是結合一代代人辛勞和國家支持的成果」,但隨著社會富裕,「一些惡習和壞風氣,如僥倖心態、懶惰、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勞而獲、奢侈浪費等逐漸形成」,對青年造成負面影響。教育局建議架構加入「勤勞」作為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目的培養「學生勤奮和樂於勞動的美德」、「成為有生活自理能力、勤奮向上、有責任感及堅毅精神等質素的新一代」、「對家庭、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

試行吸收經驗後 或下學年推行

除了「勤勞」,《架構》亦強調要培養「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期望學生「不會盲目輕信互聯網上的資訊及輕率轉發訊」、「主動求證、核實互聯網或其他媒體上的資訊」。有關國家安全部分,教育局亦要求學校協助學生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等。

教育局發言人在新聞公告強調,課程架構於本學年先以試行模式推行,教育局將透過不同平台,包括訪校、講座、工作坊等,了解試行情況;亦會邀請部分中小學就學校規劃和推行價值觀教育,分享課程架構落實的經驗和反思,以便於下學年全面推行。

官媒批評「躺平可恥」

「躺平」一字,在內地意思指年輕人面對經濟下滑、無法向上流動,對生活工作產生疲倦感,與其努力不如選擇「躺平」的生活態度,提倡「「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小孩、不消費」,僅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內地雜誌《求是》今年初刊登習近平撰名文章,強調社會要避免「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