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看看宋人的中秋節

看看宋人的中秋節

中秋剛過,筆者也來應應節。「中秋」這個詞可以在周代的《禮記・月令》中找到。《禮記・月令・月令》中說,仲秋之月催人衰老,食糜粥。人們普遍認為,中國人在唐以前,根本不過中秋節,「中秋過節」是在宋代開始盛行。在唐代以前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都不曾提到「中秋過節」的事。著名文獻學者周一良先生指出,「在唐代之前,中國人只不過是中國人在唐以前唐代,根本不過中秋節」。

唐代不過中秋節

大量學者從唐代的類書、法律法規、詩文筆記等資料中證實,「滿月夜」只是當時文人貴族之間的趣味遊戲,並沒有普及到平民百姓階層。中唐以後,它隨著唐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流行起來。宋代作家朱弁曾記載:「中秋玩月,不知起自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然則玩月盛於中秋,其在開元以後乎」。杜子美就是詩人杜甫,他有一首詩,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其一】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露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杜甫睹月興感,用象徵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

宋代開始過中秋節

在宋朝,宋朝的人們遵循唐朝的習俗,在八月十五日賞月成為一種習俗。唐代中秋詩多以賞月、訪仙為題材,賞月地點多在高台、閣樓、山澗。與唐代仲秋詩相比,宋代賞月詩的主題是相似的。宋代文人習慣於集體活動,他們聚在一起賞月,交流唱歌、跳舞和宴請,留下大量相關的中秋詩歌。

在中秋節,宋人不但賞月而且在中秋節還要拜月。宋人所謂拜月,就是在院子里燒香拜月神,說出一年的心願,以獲得祝福。據史料記載,當時男性拜月一般是為了尋求「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即能得道成仙;而女性拜月主要是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即長得像嫦娥、明月一樣漂亮。

至於月餅,更不是必需品。許多人不會特意準備月餅作為當晚的食物。喝酒比月餅更常見在中秋節的晚上。

《水滸傳》裡的中秋節

在《水滸傳》中,有四個場景與中秋節有關。兩處具有重要劇情意義的是第二回「九紋龍」史進宴請少華山三位頭領和第三十回張都監宴請武松,還有兩處提及中秋的地方是第六十二回盧俊義從梁山返回大名府和第九十九回魯智深在杭州六合寺圓寂。

史進等人舉行中秋宴會:「午夜初長,黃昏已半,一輪月掛如銀。冰盤如晝,賞玩正宜人。清影十分圓滿,桂花玉兔交馨。簾櫳高卷,金杯頻勸酒,歡笑賀升平。年年當此節,酩酊醉醺醺。莫辭終夕飲,銀漢露華新。」它無疑宋代中秋節喝酒的習俗的再現。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