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石崗菜園村戰訊31/5至7/6:導賞團及其他

六月一日菜園村二
零九年六月一日在菜園村的反對鑽探行動。﹝台灣苦勞網記者攝﹞

零九年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七日

●那遙遠的散村社區運動

在六月一日的六四論壇散場後,一些朋友上前問安,大家都知道我正投入於石崗菜園村的保留運動。朋友說,石崗實在太遠了,抱歉幫不上忙;明白的,因為終日來回於大埔和石崗之間,我也反過來視灣仔油麻地為畏途了。許是這個緣故,有關菜園村運動的論述生產工作一直人丁單薄,做得村史黎就顧不上高速鐵路技術層面的討論。論述生產總是落後於形勢,時間一月一月的過,被迫遷的壓力也愈來愈大,我能做的只是較過往頻密地向大家報告近來的進展,盡量說明這是一場值得投身的社區運動。

●零九年五月三十一日,菜園村導賞團開始

社區導賞團是和菜園村口述史一起進行的計劃,我們的方法是,先跟一名村民做詳細的訪談,疏理出其家庭在石崗落腳的過去,然後按照口述內容設計出一條導賞路線,再對路線上各個地標做些資料搜集,以帶出不同的主題。導賞團由該受訪村民和負責做資料搜集的訪問者一起帶,參加者一方面得聽村民生動的生活經歷,輔助資料則協助他們掌握地區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題目。

一九六三石崗航空照片﹝加了紅線﹞
在一九六三年的航空照片裏不少地標,至今仍在。藍線是錦上路;紅線是第一條深圳輸港水管;綠線是石崗軍營旁的明渠;最上的紅圈是蓮花地村;下面右邊紅圈是石崗軍營軍火庫;下面中間紅圈是嘉道理豬場;下面左邊紅圈是當年新移民的農舍。數字是行程中各個「景點」。

零九年五月三十一日,我們舉行了第一次菜園村導賞團,來了超過四十人,導遊是村民阿竹和我。阿竹的故事已發表在零年五月廿四日的星期日明報。我為阿竹的故事設計了一條路線和編了一本資料冊,起點是八鄉蓮花地村,阿竹的爸爸馮耀先生當年得到蓮花地村姓馮和姓郭的父老幫助,得以落腳石崗,接着經過馮耀先生住過的嘉道理豬場和石崗河旁邊的農舍,來到現今已成滿目瘡痍的露天貨倉的橫台山禾田,然後是石崗軍營,那裏曾是供阿竹家放牧和散步的「大草原」,如今荷槍實彈的解放軍戒備森嚴。終點站是石崗菜園村和石崗菜站,在六、七十年代,散村居民是以新成立的蔬菜銷售合作社為交往的中心,到同一個合作社交菜的家庭組成了鬆散的社群。現在被稱為菜園村的居民,當年都會把菜交到錦田公路的石崗菜站,阿竹家的菜不交出錦田公路的菜站,而是交去錦上路吳家村的分站,所以,阿竹在菜園村保留運動出現前,幾乎沒有去過菜園村那邊。把菜園村選作終點站,也算是chronologically反映阿竹在石崗的經歷。

預備資料冊時看到少量有關戰後鄉郊移民的論文,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到新界考察的西方人類學家寫的,他們的關注點是大量湧入的鄉郊移民如何跟新界原來的本地和客家圍村相處,及如何改變了新界的農業形態。AIJMER嘗試解釋為何散村居民不在原來的圍村裏居住,而普遍住在租回來的田地中間﹝下圖﹞,他說由於當時的新界圍村人視「居於圍村中間」及「耕種田地」為獲得自己人身份的兩個必要條件,為免令新來到的移民得到承認,原居民只租田給他們,卻不會讓他們住在村裏。﹝AIJMER, G., "An Enquiry Into Chinese Settlement Patterns: The Rural Squatters of Hong Kong," Man (London), n.s. 10(4):559-570. Dec., 1975, p. 568-569.﹞被排斥的新移民農夫唯有建立自己的生活社群,也在政府的鼓勵下建立起蔬菜銷售合作社,在經濟上互相照應。田地並非永久租用,農舍也是臨時的,但很多散村村民就在這種臨時狀態下過了大半生,過着比絕大部分城市居民更穩定、和土地也更接近的生活。我們做口述歷史和導賞團,正是希望捕捉這些因被排斥而走在一起的臨時社區建立地方認同的過程。

5
粉嶺的鄉郊移民,他們不能住進圍村裏,只能住在租回來的田旁邊。這些分散的屋子慢慢形成散村。﹝圖片取自Hong Kong annual report 1963﹞

另外也找到一張一九六六年的新界農民來歷圖﹝下圖﹞,這張圖來自一篇名為Some Aspects of Postwar Population Growth in Hong Kong的文章,其中一段說:「一九六一年的人口統計中,只有百分之四十四的香港農民據報在本地出生。這反映難民移入並從事耕作已將新界的土地使用和土地擁有模式大大改變。粉嶺是全港最多難民農夫聚居的地區。在那邊,氏族對土地的控制相對其他地區較弱,亦因此促進了難民在那裏租田落戶。難民租下的地非常小﹝平均每個家庭只有三分一英畝,即約零點一三公頃﹞,租金貴,只有密集地種植蔬菜賣出市區才能維生。透過雙手小心耕田、頻密地施肥和淋水,一年的收成可以多達八次,令粉嶺地區成為全世界耕種活動最密集的地方。」﹝筆者的翻譯﹞﹝ VAUGHAN, TD AND DWYER, DJ, "Some Aspects of Postwar Population Growth in Hong Kong," Economic Geography, 42 (1966)﹞粉嶺這個最大型的鄉郊移民社群,正因古洞和粉嶺北兩個新市鎮的開發而面臨清拆。

4

有關鄉郊移民社群的研究,自八十年代中起幾乎沒有人再做,新界這段歷史有許多空白有待我們填補。有一名參加者寫了一篇博客介紹導賞團,大家可以參考。屯門明愛的青年參與者亦在討論區作了介紹

●無孔不入的迫遷術
香港政府和仕紳皆以炒賣地皮起家,百多年來,已練成爐火純青的迫遷術。無孔不入的法例、登記制度、公關操作,迫遷者一方面受到官家不斷的騷擾和心理折磨,還要被受蠱惑的輿論貶為阻住地球轉或貪得無厭。連辯清道理的機會都沒有,遑論民主。

政府聯同港鐵和親政府陣營如何對付要求不遷不拆的村民呢?

一﹞ 透過親政府議員和鄉事勢力警告村民,若果現在不就犯,最終被迫遷時什麼賠償也不會得到;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贈以十字真言:「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
二﹞ 政府部門發信指村民﹝其中一名菜園村關注組成員﹞僭建房屋﹝下圖﹞,以及排污設施不合規格,威脅要提出起訴;
三﹞ 港鐵派社工以探訪老人為名,聲稱要解決居民因搬遷而面對的「情緒困擾」;
四﹞ 在菜園村四周的土地鑽探及測量,製造既定事實。

6

可以想像到村民、關注組和支援組受到的壓力嗎?官府這些做法都不是目的本身,真正的目的是增加村民的心理負擔,以及消磨關注組和支援組的時間。一封接着一封的公文,一個接着一個個案,如此關注組和支援組就難以全力爭取修改車廠位置。簡單說,政府和港鐵現在用盡方法做最多的壞事,用新的壞事蓋住舊的壞事,令舊的壞事﹝拒絕提交文件予民間專業人士、拒絕落實減少破壞民居的收地原則﹞被人遺忘。卻其實,舊的壞事才是最有殺傷力的。若你身處其中,看清政府玩的把戲,你也會為公務員的狡猾感到驚訝。

時間一日一日的過,政府新製造出來的問題令人疲於奔命,你雖然還是咬着舊的問題不放,但他們就是耍無賴。

關注組於零九年四月十四日、四月十七日、四月廿四日分別去信港鐵和路政署鐵路拓展處、也於四月廿八日於八鄉鄉事委員會和五月十四日於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公聽會明確要求政府部門交出以下文件:

一﹞路政署和港鐵在選址﹝特別是車廠和緊急救援站﹞時考慮的所有因素,以及每項因素所佔比重;
二﹞路政署和港鐵據﹝一﹞所列因素曾考慮的選址﹝特別是車廠和緊急救援站﹞,就每個選址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最終選定一個地點的決策過程及時序;
三﹞路政署和港鐵就關注組初步提出的三個新車廠選址,包括石崗軍營南面空地、橫台山南面的露天貨倉用地﹝open storage zone﹞以及紅毛潭以北的荒廢地所作的詳細研究報告。

港鐵和路政署在此事上玩另一套手段,不回應交不交出文件、為何不交出及何時交出,只強調樂意會面。這不是有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如果沒有文件,不交資料,那開會又有什麼意思呢?但目前的體制,路政署、港鐵根本就源自同一個權力系統,市民幾乎完全沒有制衡其權力的機制。關注組向立法會申訴部投訴,向申訴專員投訴,一直不得要領。到零九年五月廿五日,我再以菜園村支援組義工名義,按《公開資料守則》要求路政署交出文件:「本人現在按〈公開資料守則〉,索閱路政署在零八年十一月前曾經考慮過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走線、車廠/緊急救護站選址名單,各選址的可行性報告,以及最終決定目前定線的報告。除此之外,本人亦希望取得路政署和港鐵在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前,就高鐵選址的會議紀錄和往來信件。」六月三日,路政署公開資料主任回信說:「由於我們需時準備資料,因此未能在現階段回覆你,根據公開資料守則第1.16段,我們將另行在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或之前告知你有關進展情況。」我知道我已進入了另一個官僚黑洞。

明晚六月五日,港鐵和路政署又嚷着要開另一次居民大會,講同一番廢話。

●零九年六月一日,成功抵制偷步鑽探

在如此惡劣形勢中,村民對於官府在黑暗中行使的行政霸權無可奈何,他們唯一能有把握的,就是對眼見的地土的守護。在零九年五月起,村民已經組織起來,阻止工人在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未得到行政長官批准、未完成法定諮詢、未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和立法會未通過撥款前,在村裏進行鑽探和測量等前期工作,偷步製造既定事實。

六月一日菜園村二
村民在成功阻止鑽探工作後喊口號。﹝台灣苦勞網記者攝﹞

六月一日菜園村一
支援組成員與港鐵公關理論。﹝台灣苦勞網記者攝﹞

到零九年六月一日,村民和支援組成員抵至頭頂的烈日,在鑽探機前跟港鐵的人員理論。官僚是怕光的,在烈日下他們見道理講不過,最終屈服暫時停工。這是一次難得的小勝,村民也從中累積到更多經驗,明白到最重要是齊心把道理講清楚。在本周日六月七日下午一點至一點四十五分,菜園村關注組將會和元朗區三位區議員一起在元朗墟遊行,反對香港政府歧視新界居民的基礎建設規劃,詳情請看本網站行動日誌

鑽探機二
港鐵在鐵路計劃諮詢未完、特首未批、環評未過、立法未准前,偷步進行鑽探工程,試圖製造既定事實。﹝花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