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 援交、吸毒、販毒:社會恐慌的串燒派對

年青人,頻繁地成為新聞頭條。

年青人吸毒事件再次演化成社會恐慌,到底是我有生以來第幾次?我實在數不清。恐慌令我們太快想找到解決方法,已忘了把事情看清。「校本自願驗毒」變得理所當然,「驗毒」兩字讓人以為要「驗」的是毒物,卻忘了要被驗的是活生生的人,絕大部份更是沒有沾染毒品的年青人。何穎賢提醒我們,不應把年青人假定為道友,由家長及學校來強制他們驗尿,是不尊重人的,也是有違人權的。

忽然想起一件事。據說,廣州的中學定期驗孕,香港會這樣中港融合嗎?

恐慌,總像串燒,一連串關係似有還無的事件串在一起,令恐慌程度加深。前幾天聽到官員與媒體把吸毒、販毒與援交拉上關係:援交賺了錢又去吸毒,為了有錢吸毒所以去販毒與援交,而援交少女與陌生人做愛兼吸毒,比無線電視劇更戲劇。每一件事的成因,當事人的所思所感,總是簡化,或乾脆便是缺席,剩下的只是由恐慌所界定的「道德」,而我們又把道德權威拱手相讓,不假思索地交給政府,無事可為的曾蔭權也樂於大幹一番。

吸毒、販毒、援交等等,仿如黑白分明,足以牽動道德神經,引領政府高調介入。至於對「靚模」的反應,就如梁文道所說,充斥著拘謹的香港中產階級氣息,「健康」至上,不好不壞兼曖昧。在我看來,都是迴避。恐慌式嚴打年青人,是一種迴避我們對社會未來焦慮的手段,「社會道德淪亡」的說法所指的「道德」究竟為何物?「社會」又是甚麼?我們其實沒有答案,那可能才是最令人恐懼的。只有在找到他者(援交、吸毒等等),才會理直而氣壯地舉起社會道德大旗,繼續掩飾我們的空洞,我們的恐懼,於是,更有理由去拒絕認識新世界。但對待「靚模」,又何嘗不是一種迴避,我們滿足於更好地管理「靚模」,搬上四樓,明年更好地區隔她們,一堆有關「書」的問題,文化的問題,身體性慾表達的問題,就可以埋葬在自由市場論與雅俗共融論之中,因為我們只想要「健康」,「健康生活」就如打掃家居佈置廳堂,那就是我們的生活邏輯。

電視報章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種種年青人的事實,究竟讓我們看到年青人的甚麼?還是看到我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