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雛妓》──渴望被救贖的,都是雛妓

《雛妓》──渴望被救贖的,都是雛妓

《雛妓》探討的不是雛妓問題,而是父權社會中一個又一個渴望被救贖的女性。

二十一世紀了,高學歷的女性多了,能賺錢能掌權的女性多了,人人自由戀愛了,但男女有平等過嗎?至少在愛情或婚姻的話題上,沒有。

電影中選擇兩個地方作故事背景──香港和清邁,一個國際都會與一個發展中城市,然而,兩個地方的女性,內心都不自由。

何玉玲母親帶著她改嫁,她說母親讀書不多,但很能掙錢,原因就是她懂得找男人幫忙,何玉玲的後父雖然並非富貴人家,但足以養活一家四口,相信何玉玲的母親在遇上這個文具店老闆前,害怕的就是跟女兒沒有安穩生活,於是,為了所謂的安穩,她放棄了守護女兒的貞操,寧願背負一生的歉疚,對女性而言,安穩大於一切,大於是非黑白,大於道德。

雖然後父作出恐嚇,何玉玲的母親可以作出反抗嗎?可以,但她沒有開門。

而何玉玲離家出走後,便要想辦法生存,在現實社會下,她明白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對於所有的恩惠,她都堅持要付出,除了提醒自己免步母親過份依賴男人的後塵,也是為了向自己肯定女性自力更生的觀念(電影中最紅的台詞「我有俾你X㗎」明顯說明這種心態),可是,在她心底裡,仍是靠依附著教育局高官甘浩賢為生。甘浩賢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願意無條件舉薦何玉玲到一間好的學校讀書,但何玉玲堅持肉償,甘浩賢也成了「助養人」,後來二人發展成為一段情侶關係,可惜甘浩賢是個有家室的人,這段畸型戀情自然不被社會認同。一個女性,不論是「大婆」還是「第三者」,要是知道有另一個女人存在,生氣和嫉妒是必然的,何玉玲跟甘浩賢雖是真愛,但何不敢爭取,因為她知道事情一旦曝光,除了二人的名聲會毀於一旦外,她的生活也會從此改變,不能再安穩地讀書,亦要面對公眾的指摘,一想到這裡,怎不能繼續忍氣吞聲?

既然是真愛,何玉玲可以公開二人的關係嗎?可以,但她選擇了絕對的沉默。

至於Dok-my,渴望被救贖的心態更明顯,她的情況比何玉玲和她的母親更糟,她活在赤貧下,還有一堆親人要養,當上雛妓是最快脫貧的方法。當她遇上一個素未謀面但願意帶她脫離苦海的何玉玲,便把感情投射在她身上──即使何玉玲也是一個女性,電影中不是要描寫何玉玲與Dok-my這段同性感情,只是帶出一個「你有多渴望被救贖,就有幾多的感情投射在救贖者身上」的心態,加上Dok-my自小被灌輸「肉償就是感謝」的價值觀,她只懂得這樣報答何玉玲,就如何玉玲當年只懂得這樣報答甘浩賢一樣。

Dok-my可以不再當雛妓嗎?可以,但她是卑微的,她覺得她的事不配讓何玉玲憂心。

以下的說話,隨便在街上找個女子來問,都總有一條她會認同:

30歲後的女性,很難再有bargaining power去選擇伴侶;
找個有經濟基礎的男人,自己便不用捱得太辛苦;
男人在外工作有時很大壓力,回家讓他發洩一下也無不過;
你的一切,都是他給的,怎能逆他的意?
婚姻,是愛情的終站,只要結了婚,我們就上了岸,感覺比單身女子安全;
有個伴侶互相照顧(即使大部份時間是妻子照顧丈夫),總好過孤獨終老

因為這些想法,令愛情裡,多了一種叫救贖的成份。

電影帶出的訊息是殘酷的,是要觀眾摒除現代男女平等的光環,赤裸裸地面對女性一直受壓迫的現實,連何玉玲的中學老師,也推薦她看《Daddy long legs》──一個典型成功被救贖的童話故事,幾百年來,社會都充斥著這種每個女性都在等待被救贖的價值觀,然後女性之間又互相製造壓力,女性怎麼能自由?

可能很多女性並不是處於一個需要被救贖的位置,但有很多人都把自己推到這個位置上,卑微的生活著。從來,往女性身上強綁枷鎖的,正是女性自己。

那麼,你是「雛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