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未完場,始終唔好慶祝住

未完場,始終唔好慶祝住

題為編輯所擬。

直到現在,Clinton 的 popular vote 仍然多過 Donald Trump ,而 Electoral College 就大家知係咩結果了。這個就是美國民主制度的玩法,除了每個美國公民,每個州都需要被代表,單靠人口眾多的州份(哪管佔的可能已是過半人口)是不足以讓你勝選。

雖不是美國專家,但總算從初選跟到現在,覺得這次選舉有幾點值得留意(不是純粹的選舉分析)。

1)是由Brexit到美國,所有民調都低估了「沉默」的一群;

2)純粹是感覺,是很多人習慣了、對現有的東西 take for granted,而見民調一直領先而到最後兩三星期還是拋離了,就有點 complacent,不再有種 urgency去保持現有的東西;

3)從一開始 Donald Trump 都是 underdog ,一開始共和黨人覺得他只是玩玩下、民調高都只因他的名氣,投票時不會這樣;贏了初選頭幾場,又覺得維持不了;直到贏了初選,也有很多人不覺得需要擔心他有機會勝出。這個也是 complacent的一個觀察。

4)是那種反精英、反現有制度的氣氛是貫通了全球,而社交媒體是一個極大的平台讓這種意識獲得了足夠關注和產生共鳴;現時沒有很多實際計算社交平台能發揮的能量,但2008年奧巴馬當選,其中一大原因,已是從社交平台得到優勢。

5)究竟有沒有辦法打破 social media 的 echo chamber 效應,自己坐在那裏就覺得只有自己/自己支持的人是正確?這個效果對整個民主制度是很大的隱憂(如果還算是「隱」)。

6)這種對現存制度的憤怒,我感覺好像希拉莉沒有太多 rebuttal?而每次任何「專業人士」或傳統媒體 endorse希拉莉或質疑特朗普,也都只是令特朗普支持者越加堅決,覺得自己支持的 underdog 被傳統精英打壓,堅實了他們而不是動搖了他們。另外,有不少人是知道特朗普的衰(看他的 likability 就知道),但那些人的憤怒是已去到一個不惜一切都要打倒這些 establishment 的地步。

7)特朗普固然是民粹主義者,而希拉莉則是傳統精英政治裏精英中的精英;但更重要是她真的很沒有「人緣」(或那種 Bill Clinton / Obama / Bernie Sanders 的 charisma),換了同樣是傳統精英的奧巴馬或是拜登,選舉情況可能會有點不一樣。

8)美國的 Electoral College 選舉制度,其實多年來都有來自左左右右兩邊的人批評,但這個結是美國立國的基礎之一,而當選的人往往都是得益者,看來有排都冇得搞。

9)初步睇,投票取向跟Brexit相似,年齡、學歷、城鄉的差異很大。其他民主地區再不認真看待,就會面對類似的結果。而實際的美國經濟狀況(特別是工業/白人/藍領/中年/男人 —— so called Angry White Men 這個群組),我們在外真的很難看到,但按得票看,是這幾年很有機會生活得很不好了?

暫時想到這些。最後,popular vote 還是希拉莉較多(希望結果仍是)是給共和黨和特朗普的警告——雖然選舉人票比小布殊兩次選舉都要多,也別以為自己真的「大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