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楊雪盈辦巴史導賞團 介紹歷史兼爭取復辦5號線

楊雪盈辦巴史導賞團 介紹歷史兼爭取復辦5號線

(獨媒特約報導)已取消的城巴5號巴士線(銅鑼灣至摩星嶺),不只承載客人,亦承載大坑區的歷史。灣仔區議員楊雪盈與香港城市發展研究學社合辦大坑巴士導賞團,沿5號巴士行車路線解說該線與大坑的歷史。楊雪盈盼活動令大坑區居民更了解當區歷史,並向運輸署爭取改善大坑區巴士服務。

已取消的5號巴士線早於戰前的1928年投入服務,當時由香港大酒店經營,來往銅鑼灣至石塘咀。1933年改由中華巴士經營並命名為5號線,來往大坑至堅尼地城。該線在二戰期間曾暫停服務,1946年重投服務,但路線改為往來中環皇家碼頭至大坑。其後路線亦經過多次更改,最終因港鐵西港島線通車進行巴士路線重組,於2015年取消服務。

城西關注組成員張朝敦博士為是次活動嚮導,導賞團由銅鑼灣道休憩處出發,該處為5號巴士轉入大坑的位置。張朝敦指休憩處對面的摩頓台巴士總站原為紅樹林沼澤地,於1889年填平成為草地。其後又改建為爛車場,最後因應大坑道行車天橋於1982年落成,該處改建為摩頓台巴士總站。曾見證該處為沼澤地的建築有蓮花宮,該廟建於1863年,當時大坑兩條明渠尚未修成,為免寺廟被洪水淹浸,特意加高平台,形成其獨特建築風格。

2017-08-28 01.02.20

2017-08-28 01.01.26
圖:蓮花宮

張朝敦亦介紹不少現有街道及巴士站名稱的由來,其中「Causeway」是指水上捷徑,當時銅鑼灣道為大坑區居民出入村的捷徑,故因而命名。信德街英文名稱為「Shelter Street」,原因信德街前身為馬房所在地,「ShelterStreet」即「Shelters of house」,而「摩頓台巴士總站」因該處名為「摩頓台」的唐樓而命名。

在大坑的書館街,曾發生大坑村千人毆鬥事件。當年有幾名外地居民進大坑村「搞事」,逾千名大坑村居民站出來保衛家園並引發毆鬥。張朝敦指從事件可見大坑村居民的團結,並反映在大坑坊眾福利會的組織中。他提到港英政權在1958年嘗試推行大坑區改善計劃,計劃建議收購當時唐樓改建為高樓,以及填平明渠改善街道環境,並開闢往天后的車路。不過這項計劃遭到大坑坊眾福利會的反對,而當時福利會的主席為華僑日報的主席,令事件獲得廣大市民關注,最後成功令政府於翌年宣布放棄計劃。

2017-08-28 01.01.47

灣仔區議員楊雪盈期望借此活動爭取重組巴士路線,她指出5號線被取消後,大坑居民若要出入中環、上環,尚可選擇2(筲箕灣至中環)及5X(銅鑼灣至堅尼地城)。楊雪盈斥2號線班次疏落,即使早上繁忙時間亦每20分鐘才有一班,曾有居民反映須等候逾一小時才成功登車,部份居民被迫乘搭車費高昂的914。楊雪盈表示曾向運輸署反映區內巴士路線問題,希望重設5號線,但運輸署回覆目前巴士路線已足夠應付目前大坑載客量,拒絕重設。楊雪盈則反駁是因為居民被逼乘搭914號線,實際問題才沒有真實反映。

運輸署總運輸主任何均衡亦有參與活動,楊雪盈期望他了解實際情況後,與巴士公司作出改善。

大坑坊眾福利會總務主任陳德輝批評,取消5號線令居民往中環及上環十分不便,大坑居民似是「被巴士公司欺負」,直言「取消25號線(寶馬山至中環)唔怕,取消5號線先最攞命」。他提到有在皇后大道東上班的居民向他反映,早上上班時只能乘搭914號線,他期望能夠重開5號線,令大坑居民在早上繁忙時間省卻候車時間。

2017-08-28 01.01.34
圖:運輸署總運輸主任何均衡(左)與大坑坊眾福利會總務主任陳德輝交流

公共運輸研究組的發言人鄭衍祺批評,巴士公司以2及5X號線巴士取代原有5號線的服務,但2號線由筲箕灣開出,駛至大坑時經常已經客滿,但2號線班次疏落,迫使居民需乘搭收費$9.8的過海巴士914 號線,比2號線的$4.1多付逾一半車費。對於巴士公司稱載客量足夠而拒絕增加班次,他批評巴士公司的統計方法對大坑居民不公平,巴士公司是以計算整條路線的載客量再整除得出平均數作標準,但實際情況當巴士駛至大坑區已客滿,大坑區居民無法乘搭巴士是不爭的事實。他建議應於早上繁忙時間增設特別班次,以舒緩大坑居民往中環及上環的急切需求。

2017-08-28 01.02.01
圖:鄭衍祺(右)

2017-08-28 01.02.06

記者:蘇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