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實在有不少荷蘭叻

香港實在有不少荷蘭叻

筆者自小看賽馬,本已對部分人對這項運動一知半解,卻又大放厥詞的現象見怪不怪。但看畢部分網民對曹星如與河野公平決戰的評價,不得不慨嘆「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筆者過往並無研究拳擊賽事的習慣,但因工作需要,總算在大戰前兩天看了一些河野公平和井上尚彌的比賽片段,以及部分比賽規例。自問不是這方面專家,本無打算大書特書甚麼真知灼見,但對於部分網民批評是場拳賽猶如中國大陸般「做假」,始終忍不住要基本常識去以正視聽。

是次分勝負的準則,並不是因應曹星如與河野公平決戰的案例而首創的,這項規則已應用在職業拳擊比賽一段頗長的時間,其目的既是為了保證雙方在公平的情況下作賽,亦是為了避免參賽拳手遭受不合理的傷害,所以不存在「搬龍門」的問題。即使日後修改賽事規例,那些規例將會同時規範所有參賽的運動員。反之,人大數次針對香港的個別人士作出有違基本法原意的釋法,那才是真正問題之所在。把兩者混為一談,實顯反智。

在去年無綫里奧奧運直播節目中,荷蘭叻的評述方式廣受網絡批評。然而,香港網絡中也潛伏了不少荷蘭叻的化身。就以是次職業拳擊賽事為例,他們竟以一個拳手能否展現出雲加式的華麗進攻風格,作為評斷他是否真正勝出比賽的準則。亦難怪荷蘭叻一直有市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