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板球術語中的「中國佬」

板球術語中的「中國佬」

日前澳洲國家黨一名叫Barry O'Sullivan的國會會議中以「Chinamen」來形容華人,引起爭議。由於「Chinaman」一字向來被認為帶有貶意,Barry O'Sullivan不但引來澳洲的中國大使館不滿,連澳洲朝野也批評他。而在澳洲當地極為流行的板球(cricket)運動中,至今「Chinaman」此字仍是一個術語。

板球投球方法大致分為速球和旋轉球兩種。旋轉球之中又可以分成兩種投法:finger spin和wrist spin。按字面解釋,finger spin的旋轉源於手指的力量;wrist spin的旋轉源於腕力。但其實wrist spin球路與腕力沒有太大關係。

如果用左手投球又以wrist spin的技巧投出,這種技術就叫「Chinaman」。為甚麼會有這種叫法呢?傳說中這與1933年的一場賽事有關。當年西印度群島在Old Trafford(即曼聯主場旁的板球場)交手。英格蘭擊球手Walter Robins未能應付西印度群島一名左投以wrist spin技術的投球而出局。而該名投手是正有華人血統的Ellis Achong(圖中人物)。Walter Robins在出局後離開球場時說了一句:「Fancy getting out to a bloody Chinaman」(大概可翻譯成「喜歡被一位該死的中國佬趕出局」。本身致力反種族歧視的西印度球員Learie Constantine聽到這句說話後,即以「You mean the bowler or the ball?」(你指投手還是球?)回應。於是以左手投出wrist spin球的技巧就叫做「Chinaman」。

不過,Ellis Achong不但不是該投球技巧的發明者,而且早在上述提及的那場比賽前,在英格蘭已有人用「Chinaman」一字來形容以左手投出帶有wrist spin的球。兩年前體育記者Andy Bull在《衛報》網站的一篇文章就指,最晚在1926年,己有英格蘭報章在談論板球時用上這個字。而這個字可能是在約克郡球手Roy Kilner投出該種球路後出現。而Roy Kilner在1928年已離世。

當然,就算這個字眼與Ellis Achong的華人血統無關,也不代表它是恰當的。近年有不同國家的板球記者/評論員提出過要停用「Chinaman」這個字眼。

回說Ellis Achong(1904至1986)本人。他除了是西印度群島板球隊成員外,也是千里達和多巴哥的足球國腳。早在十九世紀初,就已有華工移民千里達和多巴哥的。Ellis Achong可能是一位名字叫「阿聰」的廣東移民後裔。他一生共為西印度群島出戰六場一級國際賽,也是史上第一位參加一級國際板球賽的華裔球員。

參考:

Andy Bull文章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