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禁傳統煙、控另類煙才是目前社會所需

禁傳統煙、控另類煙才是目前社會所需

政府最近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希望全面禁止另類吸煙產品,例如電子煙、加熱非燃燒煙草製品及草本煙等的製造、進口、分銷、售賣和展示,引來不少迴響。政府應把握是次機會,全面檢討現時的控煙政策,調整對傳統煙草及另類吸煙產品的規管。我們認為政府可一方面為全禁傳統煙草訂立時間表,另一方面在科學界仍未能確切指出電子煙如何影響人體以及其對非吸煙者的影響前,應先規管另類吸煙產品,並在將來有足夠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再決定是否調整相關政策。

在考慮以政策規管某一產品時,我們必先深入了解該產品對健康有嚴重而在統計學上顯著的影響。傳統煙草現時仍是所有可預防死亡(preventable deaths)中的頭號殺手,導致全球每年多達700萬人死亡(世界衞生組織,2019),非必要地加重各地醫療系統的負擔。故此,如何達致煙草終局(tobacco endgame),是在世界衞生組織及各地政府間是禁煙政策的最終目標。香港雖然一直多管齊下進行控煙工作,並計劃在2025年將吸煙率減低至7.8%(衞生署,2018),惟政府一直未有為全禁傳統煙草訂立時間表。

然而,於近十年冒起的另類吸煙產品,現時學術界仍然缺乏相關之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large-scal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及薈萃分析(meta-analysis),反映我們尚未有最確切的證據為政策決定作出指引。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現時與電子煙相關的文獻有著一連串問題(世界衞生組織,2016)。現時有近8,000種電子煙,已進行的研究未必有概括性(generalizability),未能推演至其他種類的電子煙。另外,由煙廠贊助並有嚴重利益衝突的研究被發現更常做出「電子煙對健康並無負面影響」的結果。加上電子煙的氣化過程並無標準,令不同電子煙研究更難進行比較。這些研究亦往往忽略了本來不存在於煙液中、但後來在加熱時製造出來的化合物(例如甲醛和重金屬)。總括而言,縱然電子煙的潮流令人擔憂,單從現有的醫學文獻,我們未能確切了解另類吸煙產品對健康的影響。因此,目前全禁另類吸煙產品的理據實在未夠充份。

有見及此,政府應對另類吸煙產品進行研究及全面證據檢視,作出實證為本(evidence-based)的政策決定。當中的研究及全面證據檢視應包括但不限於:

  • 市民對另類吸煙產品之知識、態度、行為之調查(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Survey)
  • 另類吸煙產品之加熱或霧化機制的健康風險
  • 各種另類吸煙產品的健康風險異同
  • 同時吸食另類吸煙產品及傳統煙草的健康風險
  • 另類吸煙產品對戒除吸食傳統煙草習慣之功效
  • 另類吸煙產品對醫療系統所帶來的負擔
  • 海外各種規管另類吸煙產品政策的成效

政府應定期因應另類吸煙產品研究的最新證據,調整相對應的規管政策。

當然,我們亦非對另類吸煙產品一無所知。事實上電子煙極容易使人上癮(世界衞生組織,2016);而對於前煙民及從未吸煙者來說,電子煙會導致額外的健康風險 (世界衞生組織,2016)。在此為前提下,以目前規管傳統煙草同樣的尺度去規管另類吸煙產品,包括定額罰款、煙草稅、法定禁止吸煙區、另類吸煙產品售賣規管、另類吸煙產品廣告管制等,實在是有其必要。政府亦有責任向公眾(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教育另類吸煙產品對健康的潛在影響。

在實證為本檢視整體控煙政策時,我們認為應針對有確切科學證據、對人體有極大害處的傳統煙草,採取訂立全禁時間表這類較為嚴厲的政策,而在科學界尚未完全了解另類吸煙產品對健康的影響之時,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需進行規管並適時調整相關政策,令香港的控煙政策可以策略性地走向煙草終局。

參考資料:
衞生署(2018)。邁向二零二五 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
世界衞生組織(2019)。煙草
世界衞生組織(2016)。一份針對電子煙的健康危害的系統性文獻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