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催淚彈毒害難以估計 政府必須帶頭研究正視問題

催淚彈毒害難以估計 政府必須帶頭研究正視問題

人群管制化學武器對市民所造成的健康風險一視同仁,無論是在現場的警察、抗爭者、記者、急救員 ,或是有機會接觸到污染物的普羅大眾都無一倖免。我們必須指出,除了近日較受關注的二噁英類物質(dioxins-like substances,前文所提及之「類二噁英」,本文採用世界衞生組織的翻譯)有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外,更重要的是催淚彈還會釋放出大量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如CS、CN以及其加熱後的副產品,嚴重危害公衆健康 [1] 。

日前《前線記者確診不治之症「氯痤瘡」,正視催淚彈毒害刻不容緩》引起極大迴響,我們希望進一步釐清相關資訊,令大眾更了解催淚彈的潛在危害。

75303415_2422421791379846_1315956680751579136_o

二噁英與二噁英類物質——為何入催淚煙數?

二噁英(dioxins)與二噁英類物質(dioxin-like substances) 是有機污染物,與一連串中毒反應有關,影響包括生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甲狀腺等,最終會在人體脂肪組織殘留數十年,增加引發各類疾病的風險,癌症和氯痤瘡就是其中一些例子 [2]。 二噁英類物質的化學結構上未必完全與二噁英相同,但其毒性及反應機制上有近似原理的物質。

催淚煙的主要成份包括常見的CS(2-chlorobenzalmalononitrile)和較不常見的CN(o-chloroacetophenone),兩者都含有氯苯 (chlorinated benzene)結構,在高溫下會產生不少有害物質,其中包括多氯三聯苯 (Polychlorinated terphenyls,PCTs)這種二噁英類物質 [3]。理論上,在攝氏250-450度下,如環境含有金屬分子(如銅、鐡、鋁)作催化的話,燃燒氯化物可能會生成二噁英類物質或二噁英 [4]。 而催淚彈罐大多以鋁製成,亦有催淚彈含有氧化鋁 (alumnium oxide)作助燃劑。雖然目前為止尚未有科學實証指出施放催淚彈必定會產生二噁英,但基於上述的化學假設已值得進一步研究以上的化學反應有否在現場環境中發生。

在上世紀,我們仍沿用舊式焚化爐燃燒大量含有氯化物(例如PVC膠)以及金屬的垃圾,故焚燒垃圾曾是二噁英的一大源頭;但一般而言,在室外環境下小規模燃燒含有氯化物及金屬的雜物,例如在街上焚燒垃圾,能夠產生二噁英的可能性其實相對較低。至於催淚煙與示威現場中的其他碳氫化合物(如汽油或焚燒中的雜物)有否出現不同化學反應及產生有害物質的數量則需要現場調查確認。

論及公眾對二噁英的擔心,其實環境保護署以往一直在中西區及荃灣量度空氣中的二噁英濃度 [5] ,亦有定期抽樣檢查食物樣本。然而,這種每個月一天在兩個固定地點的常規測量,以及季節性的食物樣本抽查,難以捕獲有可能與催淚煙相關的二噁英及二噁英類物質的短期變化。為釋除公眾疑慮,政府應儘快在密集施放催淚彈地區的泥土和水,以及本港附近水域的海洋生物樣本進行二噁英與二噁英類物質濃度化驗。

催淚彈可能釋放比二噁英類物質更重要的毒素

目前大眾最關注的二噁英類物質只能在特定情況下產生,因此施放催淚彈並非必定會出現有關化學反應。相反,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如丙二腈(malononitrile)、喹啉(quinoline)、2-氯甲苯(2-chlorotoluene)等則能在相對低溫(攝氏150-300度)、缺少金屬催化物下產生 [6],所以較有可能在施放催淚彈時釋放。(圖表)有研究顯示 [7],丙二腈被人體代謝後會轉化成為極高毒性的氰化物(cyanide)和硫氰酸鹽(cyanosulfanide),可對大腦和心臟造成損害;而喹啉則懷疑能引起遺傳缺陷,並可能致癌;2-氯甲苯則能腐蝕皮膚及嚴重傷害眼睛。可見,這些有害化學物質對健康的危害絕對不亞於二噁英類物質。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網上證據顯示,部分催淚彈在發放後溫度高達400度以上,如此高溫下,催淚煙衍生毒物的速度可能更快。

禁止使用催淚彈——摸不著頭腦的建議?

在場面混亂的示威現場,研究人員自身安全堪憂,採集樣本相當困難,學者亦可能因政治因素而避免就相關題目進行研究。這些因素都使有關示威現場的研究數量較少,導致我們難以得知催淚彈造成的健康風險;但未有確切證據並不代表催淚彈無害。我們作出前文「在未清楚遺禍前,必須禁止使用催淚彈」的建議,乃基於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簡單來說就是即使沒有充分科學實証支持,政府亦應果斷採取防患於未燃的措施 [8]。 這個概念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德國,政府為解決一系列環境問題而採取嚴格的空氣污染管制措施。預防原則不是背棄科學,而是在不作為的風險與採取行動的影響之間作出權衡。

不少市民大衆反映在接觸催淚彈後出現久咳、肚瀉、經期紊亂等症狀,文獻亦指出接觸這些化學武器後可造成死亡、永久傷害如四肢傷殘、長期呼吸系統及皮膚毛病,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重度抑鬱症等等 [1] 。立場記者的疑似氯痤瘡症狀需要活體組織切片等測試去進一步確診,但無疑這是一個警號,催淚彈對警察、抗爭者、記者、急救員以至市民大眾都可能有嚴重的潛在危害。在這些危害進一步擴散之前,政府應考慮到保障市民健康的重要性遠超以催淚彈驅散人群的必要性,禁止或嚴格管制使用催淚彈。

近月警方施放催淚彈的數量之多,地區之廣泛,使香港變相成為化學武器的人體試驗場。政府在大量使用催淚彈的同時,更應同時負起責任,公開催淚彈和其他人群管制化武的成份,委聘獨立學術機構研究社區毒物的擴散、殘留及其對公共衞生和環境的影響,與學術機構和民間團體㩦手解決催淚彈帶來的遺禍。

參考資料:
[1] Haar, R. J., Iacopino, V., Ranadive, N., Weiser, S. D., & Dandu, M. (2017). Health impacts of chemical irritants used for crowd contro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juries and deaths caused by tear gas and pepper spray. BMC public health, 17(1), 83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Exposure to dioxins and dioxin-like substances: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Available at (accessed 15 November 2019).
[3] Part 1: Estimating Exposure to Dioxin-Like Compounds; Volume 1: Sources of Dioxin-Like Compou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apter 2: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dioxin-like compounds during combus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In: Exposure and Human Health Reassessment of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EPA/600/P-00/001Cb, December 2003. NAS Review Draft. Available at (accessed 15 November 2019)
[4]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Services. (1999). Incineration and Dioxins - Review of Formation Process.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Available at (accessed 15 November 2019)
[5] 環境保護署。(2019)。空氣中的二噁英的濃度數據
[6] Hout, J. J., Hook, G. L., LaPuma, P. T., & White, D. W. (2010). Identification of compounds formed during low temperature thermal dispersion of encapsulated o-chlorobenzylidene malononitrile (CS riot control agen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7(6), 352-357.
[7]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19). PubChem. Available at
[8] Science for Environment Policy. (2017).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Future Brief 18. Produced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G Environment by the Science Communication Unit, UWE, Bristol. Available at

原文刊在此
公共衞生研究社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