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若即若離的中大關係

若即若離的中大關係

題為編輯所擬

我覺得自己跟中大的關係是若即若離。在大學期間可能因為個人慵懶,我並沒有學到甚麼。但同時也可以說我是最勤奮的,因為我把時間都用來做了那些網上字典。

大學並沒有怎樣珍惜我的傑作,從來沒有介紹它們或訪問這位校友。由於對語文的觀念與大學不同,它們甚至可能成了大學的絆腳石。另一邊廂我也沒有怎樣回饋母校,雖然也許回饋社會便是對母校最好的回饋。但同樣因為在大學期間未有求學,胸無點墨,也就不能給社會回饋甚麼。

我也許也曾為一些翻譯系的師弟妹製造過一點就業機會,並在翻譯期間為他們作過一點指導,盡過一點綿力,總比沒有要好。

前天,中大遇上了創校以來最大的災難。如果我關心中大,那可能不是因為我與學校感情深厚,有很多人比我對學校更具濃情厚意。但問題是,我始終是中大的校友,因為中大這兩個字,我感到跟這裡的學弟妹並非完全沒有關連,可以完全置身事外。而我對他們受到警察上千發子彈的攻擊,一一打在他們身上,不能沒有傷心難過。甚至就循最基本的人道關懷,作為最基本的香港人、地球人,也不能不表難過。

逐漸我覺察到,其實大家跟母校的感情,到底是跟學校的架構和管理層有感情,還是跟大學的校友和學子有感情?我開始有點迷糊,隱約覺得那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實體。那就像中共和中國人是兩種實體一樣,前者可以對後者不公平,兩者並非一致。

近來很多人移居台灣,而大家都覺得我比較熟悉這裡的生活,於是想徵詢我的意見,卻又感到唐突,只能說「我也是中大的校友」。這種交往跟中大的管理層無涉,感情是在校友和學生之間。

我不能肯定中大校方會對事件作出甚麼回應。我們期望他們能夠根據良知作出回應,但事實上校方可能有其他盤算。他們可能需要討好某些人,結果不能全然按照良知來發聲。就跟很多社會賢達一樣,他們為了討好某些人,或至少不得罪某些人,良知裡的話全都只能吞進肚子裡,所言的意見其實跟他的良知有距離。有時候他們反而羨慕其他沒有顧忌的赤子,可以暢所欲言,道理其實在於「無欲則剛」。

大家可能不宜對校方有甚麼期望,就像城大的校長郭位更一直「神隱」,備受批評。我們只能對學生和校友有期望,而中大基本上就是活在這一群人心中。中大仍然存在,就在於這一群人仍然互相扶持。有一天沒有了他們,中大也就不再是中大了。但他們永遠都在,因為中大的校友實在太多,亦已經走遍天涯海角了。不管是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或者窄巷,我們都有可能因為發現彼此是中大校友,互相問一個好,並點燃一段屬於中大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