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囤地波搞邊科,徵新稅益邊個

囤地波搞邊科,徵新稅益邊個

政府公信力跌到近乎零,打電話畀市民,第一句自稱特首,如果唔係夾定,隨時被人問候祖宗十八代。唔好以為靠建制派控制立法會,加上三萬警力就可以安枕。沒人知道民間累積的憤恨和怨氣最終如何爆發,實在有太多變數:警暴、瘟疫、失業倒閉潮、中國經濟下行、資金和產業鏈斷裂、蝗蟲為患⋯⋯社會(心理)危機蔓延,苦主的集體情緒炸彈一時三刻未爆,不代表會慢慢平息,尤其林鄭政府每每與民為敵,攬炒的業報,預咗要還。

囤地波放風,計劃開徵新稅,大有可能是消費稅。零售界反對,怕影響生意,但市民的本能反應是,刮埋咁多,咪又係用來倒錢落海,起果個乜鬼明日大嶼或者填基建黑洞,真係為民設想咩?

政府開支趨向有增無減,未雨綢繆並非無道理。先不談徵新稅有乜用,就算要開拓新財政來源,向富裕階層徵收遺產稅,或大額資產增值稅、暴利稅和富人稅,也比抽消費稅更能爭取到市民支持,而且別具深意,代表真正落實理財哲學的轉向,正視貧富懸殊問題。

《21世紀資本論》作者、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2018年訪港,出席座談會,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也在座。皮凱提指出中港兩地均無實施遺產稅,對為何不要求富人作更多貢獻表示困惑。梁錦松解釋,香港經濟規模細小,如要維持自由經濟體系及有效聚集錢財及人才,(當年)取消遺產稅是其中一種必要手段。

梁錦松所言,是政府的萬用答法,有若教條一樣,用來合理化劫貧濟富的政策。大市場、小政府,即市場經濟至上,要簡單低稅制,讓商家有更大誘因在香港投資,發揮創富的才華。但所謂投資,有幾多真係投入到實體經濟裡去,造福人群呢?取消遺產稅後,哪些人得,哪些人失,政府有提供過實質數據嗎?王于漸、雷鼎鳴這些政府御用經濟學者有拿過在地的實證研究出來嗎?稅制不公,市民見到的,是熱錢不斷流入,樓價屢創新高,自己要捱貴租,或供樓供到無正常人生活。

梁錦松之言,據《信報》報道(註一),皮凱提並不認同,認為有誇大成分。他重申香港在解決不平等問題上可擔當更積極角色,並認為小經濟體亦可實施累進稅。他又指香港取消遺產稅,令外界無法有效掌握財產分布及增長,對經濟學家理解社會不平等而言十分不理想(筆者未見過本港主流經濟者對此有不滿和投訴),政府亦失去了量度不平等情況的探熱針。

皮凱提怎樣看香港這號稱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呢?他坦言單單容許累積財富的經濟自由,不等同政治及社會自由,香港正處於必須維持高度自由經濟體系及稅務天堂的幻象。他接受《明報》專訪時,更特別澄清,他並非完全否定「收入不平等可促進人們有更多動力生產」這類說法,但必須思考收入不平等要去到什麼程度。

這也是香港主流經濟學者一直迴避的問題。我們不一定要毫無保留地相信權威(包括在國際社會頗有影響力的皮凱提),但至少要明白,經濟學不是只有佛利民或張五常那一套,對習慣造神去傳播教條思想的本地經濟學者要特別警惕。對於所謂自由市場,大商家有賺到盡的自由,一般人卻苦無制衡的自由和選擇,這更要多加留意。

註一:信報《皮凱提批港廢遺產稅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