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院舍藝術多姿彩—舞動與音樂的魔力(上與下)

院舍藝術多姿彩—舞動與音樂的魔力(上與下)

談到長者院舍生活,很多人會與「沉悶」掛上等號,覺得陰陰沉沉。疫情之下,院舍普遍謝絕探訪,似乎更寂寞—但在我的工作單位中,或許因著藝術原故,能有少許分別。

(上)椅子舞—在院舍、讓回憶翩翩起舞

我是一位在院舍全職工作的表達藝術治療師。其中一個工作部分,是一星期三次在不同樓層帶長者進行簡單舞動,節目名為「椅子舞」。我任職的安老院級別為護理安老院,根據「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下,須進入護理安老院中的院友,大部分長者認知、肢體協調與自理能力實在算不上「合格」,一般需要「半護理」至「高度護理」的照顧程度(不過話雖如此,「行得走得食得訓得」者仍是有的)。選擇舊歌、設計簡單動作,讓院友們一齊動動手腳、舞動身體,藉以維持基本認知與社交,就是椅子舞的核心。

在這幾星期椅子舞時段,我選取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當我們還以為所有長者都只喜歡「聽大戲」時,其實現時的長者大約70-90歲,除大戲外,一般70-80年代的歌曲也是她們的「心水歌」了。她們都十分喜歡此歌(比我想像中喜歡),其中七十歲的興中婆婆更是手舞足蹈起來。

在院舍內,職員一般都會「睇實」長者—「睇實」之意,除「睇實」他們走路是否「危危乎」、更要「睇實」他們會否想「走佬」。患中度腦退化症的興中婆婆,就是那種「走到出街你完全唔覺她有腦退化症」的人—她年輕時喜歡運動、遊山玩水,在院中刻板的生活可苦了她。但由於認知與定向差,她不時忘記自己身在何方;更大問題是她又跑得快、一個箭步跑落街就「非常大鑊」,令職員十分頭痛。

原本沒有參與其中的她、聽著聽著音樂、看著看著,就不自覺走進圈內跟我一同起舞。我就她的能力、即時設計稍難一點的動作,讓她在適當的範圍中挑戰自己、一同舞動-在那刻,她徬彿脫離了她的年紀與限制,忘我地沉醉在舞動的氛圍與世界中,與她的回憶翩翩起舞。

這樣的情況我不是第一次遇上。其實不少具行動力的長者仍喜歡舞動,這與「長者」給人古板、「唔願郁」的刻板印象大相徑庭。我就曾試過有位本來不太活躍、年近九十的伯伯,原來甚喜愛舊歌「掀起你的蓋頭來」、簡直是聞歌起舞、更領我轉圈,當初倒嚇我一大跳-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伯伯行路已不太「穩陣」,怕他未能應付跳舞。但,他就是這樣投入、這樣活躍,與平時的他截然不同—所以,舞蹈不僅有益身心、活化大腦記憶與身體、更促進社交。未知他在舞動時在想什麼?難道是年輕之時,與某位俏麗姑娘在舞廳翩翩起舞的華麗場景嗎?

「椅子舞」節目完畢,我收拾東西準備離開。這時候,巧兒婆婆特別走過來跟我聊天……

(下)舊歌的力量、讓長者重拾自發性

話說回頭,節目「椅子舞」完畢,巧兒婆婆特別走過來跟我聊天。

「茵姑娘你好(長者都這樣稱呼我)!今天的『今宵多珍重』,大家都好喜歡呀。想問你可否給我們列印這首歌的歌紙,好讓我們幾位院友能一齊唱唱?」

巧兒婆婆是院內另一位特別喜歡表演藝術活動的長者。她年輕時做過很多不同工作,以裁縫時間最長、故此最喜歡做手工;在裁衫之時,她又會聽聽收音機,故此懂得很多舊歌,十分「好唱口」。

見她們喜歡此歌,我也當然歡喜,在她們午飯畢後,就把印好的歌紙交予她們。很驚喜地,後來負責該樓層社工姑娘告訴我,竟看見她們自己拿著歌紙研究讀字唱歌、更與一兩位平時沒有唱歌習慣的院友同唱。社工姑娘說,「要知道她們終日坐在位上,沒有什麼娛樂。很開心看見她們一同自發唱歌,實在是太好了。」

對長者族群而言,這種「自發性」得來不易。要知道她們在院舍裡,很多事情都是「被安排」—被安排坐位、被安排幾點食飯、被安排睡覺(甚至「椅子舞」又何嘗不是「被安排」)...這種「被安排」的生活,其實並不好受;情況就如小朋友一樣,若果家長事事「安排好」,小朋友一樣不會快樂。這種「不快樂」,來自於失去「個人自主的機會」—所以「自發性」在院舍中,相當難能可貴,因為她們真真正正找到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別以為長者就不懂分辨藝術的「高低」。我任職的院舍中,除我以外亦有一位音樂治療師,我倆藝術訓練自然較多(我本人也是音樂教育背景);相比起一般探訪團體的「熱鬧式唱歌」,不少長者均會細細聲告訴我們 「你地係唱得好聽D既」(哈,好可愛!)。

後來社工姑娘與一位活動幹事很有心,把幾位長者喜歡的歌曲集成「歌詞集」。一天午飯時份後,我完成小組,就聽到幾位院友自己聚在一起唱歌的歌聲:「人生於世上 有幾個知己...」我走近,是巧兒婆婆與幾位院友、和社工姑娘拍手唱著。坦白說,沒有樂器伴奏什麼的,她們的歌聲都很難稱得上「動聽」—試問完全沒受過唱歌訓練,年紀又大,又能對她們有什麼要求可言?但原本不同背景、互不相識的她們卻是這樣拍著手、忘記煩惱,唱著快慢不一、音準難辨的舊歌,而自得其樂。這種「音樂」上的「不完美」,也很「完美」、很令人感動呀。我心中這樣想著、也跟她們一同唱著。

晚年生活除需要適當護理照顧外,維持良好生活質素、心靈照顧同樣重要—藝術就是有這樣具療愈的魔力。那種難言的享受、觸碰的溫柔、與人的同在與溫暖,是任何其他治療都不能取代。若政府能增撥資源、照料受助者的身心靈需要、讓更多長者接觸藝術,相信長者晚年,必能具有更好的生活質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