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管35+是否可能 初選亦必不可少

不管35+是否可能 初選亦必不可少

我沒有風,這裏是把幾件事聯合起來考慮。

1)親共大老葉國華早排在有線電視的訪問,說他估計中共的國安法策略是「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立法時快刀斬亂麻,但立法後初期的執法不會強硬,日後社會穩定時甚至可讓反對派在立法會和特首選舉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葉生的角色當然是講甜言蜜語,呃人上賊船,但部分反映了對中共最有利的情景:
a)緩解制裁:立國安法後不急於拉人封艇,令國際制裁沒有升級的着力點;
b)贏取立法會選舉:以國安法為紅線,DQ激進候選人,澆熄香港人的投票熱情,預防反對派議席過半;
c)爭取溫和派:無論立法會反對派是否過半,中共也會爭取溫和民主派大局為重,接受國安法畫下的新紅線,在紅線裏「講數」。

2)上述的「軟着陸」趨勢是香港人必須一一對應和扭轉的。既然中共以港版國安法啟動攬炒,香港人只能奉陪到底才有生機,溫溫吞吞地行前兩步後退一步,長遠會被折磨得更厲害,到時死得幾慘亦無人聞問。面對(a),立法後國安拉人的速度和強度不由香港人控制,比較被動,我們能自決的只有一點:是否繼續原來的政治活動、示威和海外游說。

3)常常聽到一個說法,港版國安法生效等於一國兩制的結束。從精神和原則來說可能是,但實際上中共一定會繼續維持香港的一國兩制門面來「連戲」,立法會的選舉及運作是重要部分。九月的選舉結果,無論之前發生什麼離譜的DQ,無論選舉制度有多扭曲,只要保皇黨繼續保持2016年的優勢,中共就會將結果定性為香港人選擇穩定而非對抗,削弱國際外援的信心。

這亦反過來說明,就算「沒有35+→否決財政預算案→解散立法會」這套戲碼,立法會選舉仍有重大政治意義:一來是對反抗運動的信任投票、二來是對國安法的否決票,三來也是最重要的,是對國際社會的「SOS求救票」。因此,只要最終有足夠的反對派代表成為候選人,香港人就要硬着頭皮向前衝,沒有避戰或放棄的條件。

4)立法會選舉投票本身是一場對決,支持運動的香港人最重要是配好票讓最多反對派勝出,誰是候選人並不重要;但選舉後的議會抗爭將如何展開,誰是當選人可以有很大分別。這正是坊間所擔心的,若果選上的35個大部分是臨陣煞掣的溫和派,分分鐘會挾着民意陪中共「軟着陸」,回到維持現狀的軌道,到時香港人攬炒不成反被綁。

主流民主派行事有很強協商和lesser evil傾向。當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一語道破」,將香港反對派定性為反黨反中敵人,因而要立國安法掃蕩時,民主派的主流說法仍然是「18條不妥,23條才行」,如今更有人又鑽到國安法應該怎樣比較好的細節裏去。原班人馬過渡新一屆的話,主動配合「軟着陸」的機會不可謂不高。

過去20年的立法會選舉,因為比例代表制的分眾遊戲規則,議會內的民主派像NBA明星賽,只能維持最基本的表面和諧,實情無論立場、手法、運動路線差異相當大。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由於有了初選,我們終於有了擺脫比例代表制導致一盤散沙的機會;當各區的選民透過選票表達明確的政治方向(例如絕不容中共「軟着陸」),初選勝出者就較有基礎在新一屆立法會中實踐更清晰的抗爭路線,降低中共統戰的可能。

因此,初選的意涵亦比較早前單為減少陣營內競爭來達致35+更為豐富。不管35+是否可能,初選亦必不可少,甚至比九月的大選還重要:香港人20多年來只得這次機會(可能亦是最後一次)決定反對派的議會抗爭路線,或修正過去的路線。可謂有今生無來世。

5)以上分析的前提是中共傾向選擇「軟着陸」,但習近平絕對有可能選擇「硬着陸」以樹威及轉移政治壓力,例如馬上拘捕黃之鋒黎智英以刺激國際社會、立法會選舉只容許比「希望聯盟」和更親共的候選人參與,不容許反對派任何活動空間。

我們需要多於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