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袋垃圾堵塞槽口 引來害蟲成災 易招奪命意外

大袋垃圾堵塞槽口 引來害蟲成災 易招奪命意外

最近杏花邨居民可能會發現住宅大堂出現一個顏色鮮艷的木製展板,原來是杏花邨住宅大樓的垃圾槽口的一比一模型。究竟垃圾槽與居民何干?誰又會去製作垃圾槽的模型?究竟所為何事?為此本報訪問了杏花邨業主委員會(住宅)委員Sylvia。

Photo1
於住宅大堂巡迴展示的垃圾槽口一比一模型

負責計劃的業委Sylvia向本報簡介計劃的緣起,事緣業委收到居民反映邨內經常有小昆蟲出沒的問題,於是業委向管理處要求視察杏花邨現行處理垃圾的流程。Sylvia向本報解釋住戶將自己的垃圾包好放進每層垃圾房的垃圾桶後,會由清潔工每天定時將桶內垃圾包放進垃圾槽,以地心吸力滾落地下垃圾房。清潔外判商會安排車輛運送至邨內垃圾站,等待由食環署安排垃圾車每天回收垃圾一次。

撕開大袋垃圾過程極不衛生

業委會成員視察運送垃圾的流程時,不難發現一些體積大於垃圾槽口的垃圾包。為免過大的垃圾包堵塞垃圾槽,清潔工會將過大的垃圾包的膠袋撕開,再將裡面的垃圾以散件形式投進垃圾槽,直接接觸家居垃圾對於清潔工來說固然難受,但家居垃圾中較黏濕的垃圾如廚餘、尿片等會直接污染垃圾槽內側,即使清潔外判商定期噴射清水清潔垃圾槽,但礙於垃圾槽管道窄長,難免有死角位,難以洗淨,於是容易傳出臭味。散裝垃圾亦令地下垃圾房臭氣熏天,又吸引蒼蠅曱甴,影響屋苑衛生環境。(註:業委會早前拍攝垃圾槽運作的情況

Photo2
大量散裝垃圾令地下垃圾房衛生環境惡劣

令清潔工作添辛酸增風險

除此之外,我們亦訪問了前線清潔工林小姐。林小姐在杏花邨工作超過十年,認為垃圾房的衛生比其他屋苑差,常遇見垃圾沒有綁好、地上有餸汁,更嚴重會見到沾糞的紙尿片沒有任何包裝放在垃圾房內,也有同工試過在撕開垃圾袋時不為意被裡面的玻璃碎片或榴槤殼鎅傷手。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半年來令垃圾量大增,以上情況更加無日無之。問及早前有幾座出現確診個案,因為要撕開垃圾袋,可能會接觸到用過的口罩等防疫用品會否覺得危險,林小姐表示雖然公司有提供防疫裝備,但工作時始終非常擔心,「做一日驚一日」,即時「成身大汗」手也絕不敢觸碰面部。

Photo3
杏花邨業主委員會委員Sylvia

讓邨民親身感受問題根源

有見及此,業委會在管理處的合約技工華哥的協助下完成大概七個木製模型,模擬垃圾槽口真實尺寸,於各座大堂巡迴展示,讓邨民親身感受垃圾槽口的大細,參與體驗居民可獲小型垃圾袋作為小禮品。業委Sylvia解釋製作垃圾槽口模型目的就是首先讓邨民知道自己居住的屋苑垃圾運送程序及垃圾槽尺寸上的局限,從而呼籲邨民控制棄置垃圾包的體積,或索性改用容量較少的垃圾袋。Sylvia 自己從小便居於杏花邨,也是當上業委後才知道原來屋苑每天用垃圾槽運送垃圾:「一般居民除非將垃圾桶搬開,如果唔係住左幾十年都未必知道垃圾槽嘅存在。」Sylvia 坦言未曾想過強制邨民使用特定膠袋,但希望邨民知道棄置大袋垃圾引致的後果。除了為清潔工的工作帶來負擔外,亦會影響居住環境,若果一起改變棄置垃圾的習慣可令居住環境改善,最終受惠的也是邨民自己。

Photo4
業委呼籲邨民控制垃圾包的體積

改變習慣難 但人命最寶貴

垃圾槽口模型巡迴展示進行快將一個月,林小姐表示在模型展出後,大概有兩成樓層的垃圾包體積有明顯改善。Sylvia形容邨民對大堂的垃圾槽口模型毀譽參半,有邨民向業委反映認為呼籲用細垃圾袋是「堅離地」、認為「用咗咁多年大垃圾袋都冇問題」,質疑業委「有冇用過個腦諗嘢」。Sylvia認為重點不在於膠袋的大小,而是「揼垃圾嘅時候要細袋啲」,只要能通過垃圾槽口,就可以避免需要撕開垃圾袋,始終希望「每人做一步」。Sylvia續補充垃圾槽也有其安全隱患,有其他屋苑曾經發生過清潔工為清理被大件垃圾堵塞的垃圾槽,而意外掉進垃圾槽喪命的意外,垃圾槽口亦因現行法例不可擴大尺寸。確實要邨民改變多年生活習慣並不容易,但考慮到清潔工的辛酸和屋苑的環境衛生,大家只要行前一步,助人自助,改變一下處理垃圾的習慣,換來的會是屋苑整體清潔衛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