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疫下聘失業聽障人士 社企餐廳老闆:只因他們比我艱難

疫下聘失業聽障人士 社企餐廳老闆:只因他們比我艱難

(左起)潔茹、Gladys、平平

(獨媒報導)武漢肺炎第三波疫情於7月爆發,食肆一度被禁止提供晚市堂食,亦由四人一檯收緊至二人一檯,令行業大受打擊。經營「籽樂廚房」的Gladys在8月曾參與一次記者會,講述中小型食肆在疫情下的營運困難。當會上其他人講述「保就業」計劃的漏洞時,Gladys卻請求社會多關注聽障人士的就業問題。

在訪問中,與Gladys重提當日的記者會,她指當時向籌辦記者會的區議員說:「我唔係話我冇受呢邊(保就業計劃)嘅傷害,我只係話如果每個都分享嘅話,可唔可以將弱勢社群嗰part交俾我?」記者問到,為何在疫情的艱難時刻,仍願意聘請聽障人士,她說:「因為佢哋艱難過我。」

戶口剩三位數 堅持聘請聽障人士

作為一間社會企業,籽樂廚房於2018年開業,至今已聘請超過13名聽障及讀寫障礙人士。Gladys坦言從第三波疫情開始,生意額大跌至只剩兩成,但業主卻指跌幅不大,「(租金)一蚊都唔減」,「佢哋話我間餐廳仲有開,即係有生意啦,但你搵我第三波同第一、二波嗰時比,跌幅梗係唔大㗎啦。」她有申請政府的餐飲處所資助計劃,但不夠填補虧蝕,領取的25萬當中,有八成必須用作支付人工。她笑言:「我最差嗰個月嘅戶口真係得返三位數字。」

面對經濟壓力,Gladys依然選擇聘請聽障人士做兼職,「我就話如果今日有生意我就有cash啫,但佢哋唔係喎,佢哋係完全冇cash喺身㗎喎。」

海仔是其中一名Gladys在疫情期間新聘請的兼職員工,他之前因政見及跨性別人士身份,而受前僱主刁難,最後被逼離開。Gladys透過朋友知道海仔的經歷,便親自聯絡海仔。海仔表示,在籽樂工作後感到舒暢,覺得終於可以在「黃店」工作。

海仔提起之前的搵工經歷,大多數公司擔心聽障人士的溝通問題及能力不佳。他亦批評政府對聽障人士的訴求「左耳入右耳出」,「政府唔係支持聾人就業,因為大多數聾人都係做『後台』而唔係『前台』,完全把聾人隔開咁樣。」

_DSC6657

餐廳轉型送外賣 須由頭做起

7月突如其來的堂食禁令讓Gladys措手不及,她只好盡快轉型做外賣,「所有嘢都要重新嚟過,要學點樣去包外賣,咩熱食又唔可以同凍飲擺埋一齊,凍飲熱飲又要分開唔同杯裝。」更重要的是,要讓聽障員工學習送外賣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又唔可以叫全聾嘅人出去送外賣,就算我叫有輕度聽障嘅人出去送外賣,佢哋要問路嘅時候,又要同其他人講佢哋係聾嘅,我覺得對佢哋嚟講係二次傷害。」

Gladys指,起初做外賣時有不少「蝦碌嘢」發生,例如籽樂位處山林道,屬於尖沙咀及佐敦的交界,因此她把外賣接收範圍定為佐敦至尖沙咀。「我真係嗰吓先知佐敦原來可以遠到去旺角,尖沙咀可以遠到落海皮。」有一次Gladys接到尖沙咀海傍附近的訂單,她笑道:「個客直情哋埋封信個地址我睇,寫住『尖沙咀』。」最後因聽障人士無法獨自步行太遠送外賣,她不得不修改外賣接收範圍,也開設了貨車或的士外賣服務。

但對於聽障及語言障礙人士而言,即使用的士送外賣,也不是一件易事。潔茹是協助送外賣的員工,亦是中度語言障礙患者。她在一次送外賣的過程中,因突然要去多個不同的地方而感到害怕。Gladys表示當時協助送外賣的的士司機一直安慰潔茹,但始終會讓她感到害怕。

Gladys

員工自願減薪渡難關 客人訂檯、訂到會支持

在艱難的時期,Gladys感謝一眾員工的幫助。員工見餐廳沒生意,主動向Gladys要求扣減人工,潔茹更寫下她的日常開支予Gladys,讓她根據數目來扣減人工;餐廳廚師知道要禁堂食時,也立刻更改菜單,方便做外賣生意。其後食肆晚市禁堂食令放寬,但只可營業到晚上9時,「晚市8點15就last order,唔通要個客食45分鐘之後走?」Gladys表示,員工們很聰明,「係佢哋諗到要將晚市book檯分開兩個時段,方便啲客食嘢。」Gladys最後並沒有扣減員工薪酬,只是扣減假期,「就算扣咗,我之後都會補返俾佢哋。」

她亦不忘感謝客人的支持,直言「好感動」,「初初林鄭話禁堂食嗰時,外賣十盒都唔知有冇。」有客人在禁晚市堂食時就已訂位,表示若放寬禁令,他們就會到餐廳食飯;也有客人向自己的老闆介紹籽樂,讓他預訂到會。Gladys稱這些心意她「通通都收到」,餐廳的生意亦由疫前的兩成,回升至五至六成。

她坦言自己對於餐廳的存亡看得很開,「香港市民其實無必要同我一齊承擔籽樂嘅責任,我亦都相信如果籽樂有佢嘅存在價值,我應該都唔會結業嘅;但(如果)籽樂係冇佢存在價值,我都接受佢結業。」

_DSC6666

批政府忽視聽障人士 籲僱主多給予耐性

訪問中,Gladys一邊向員工比劃手語稱讚對方,一邊向記者解釋聽障人士常缺乏安全感,「佢哋成日都會驚做錯事會俾人炒,怕自己冇咗份工,更會驚我請多咗一個聾人返嚟,佢哋就會俾人炒。」她與員工關係十分友好,也一直堅持「聾人唔可以蝦聾人」,「我會多啲同佢哋溝通,俾佢哋知道就算我請咗一個聾人返嚟,都唔會令到佢哋俾人炒。」她表示自己很喜歡與員工相處,認為中小企應多嘗試聘請聽障人士,也要給予耐性,多與他們溝通,「例如我唔會話我識手語,咁佢哋咪會願意過嚟搵我傾計、教我囉。」

Gladys又認為政府提供予聽障人士的資訊極度不足,「例如強積金,都冇人解釋過俾佢哋聽。」對於不明白的工作或新聞,員工經常會向她詢問。平平也是其中一個經常與Gladys談天的員工,他早前就因不了解政府的通告,誤以為所住的大樓有確診個案,令他「返少幾日工」,他對於此事亦感到憤怒。

而且,Glayds指出聽障人士需要靠讀唇去理解對方的說話,但現時政府沒有向他們提供俗稱「window mask」的透明口罩,「其實政府係應該向佢哋提供雙倍傷殘津貼,去支持佢哋嘅生活,更加應該資助佢哋去買耳機,買口罩都應該可以claim到錢。」

聾福會:聽障人士缺乏平等發展機會 社會應反思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就業及諮詢中心主任劉漢僯表示,中心於8月收到的求助個案,在一個月內上升了四成。他表示,聾福會不時舉辦招聘會,協助聽障人士就業,但市場給予聽障人士的機會並不理想,受社會運動及疫情影響,職位空缺減少了三至四成。

劉漢僯相信,社會對於聽障人士的間接歧視,令他們的就業機會減少,而政府有責任提供協助,「社會唔係真係俾好多機會,去讓聽障人士有一個平等發展嘅機會,喺我哋角度睇係永遠都唔會足夠。」他舉列指出,政府的臨時職位空缺並沒有針對聘用聽障人士及殘疾人士,「其實我覺得政府唔會睇唔到佢哋嘅需要,但睇到之後會做幾多,社會都應該要反思一下。」

除了金錢,劉漢僯認為政府及社會各界應增加聽障人士的工作誘因,如改善工作環境等,減少隱性歧視,「有啲嘢唔係錢就push到」。他亦提議僱主聘請聽障人士後,應多親身示範工作流程,也應給予他們精簡的指示和寧靜的工作環境,更要多留意他們的長處,「其實佢哋都想俾僱主睇到,佢哋都有普通打工仔做嘢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