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恒大負債看內地企業經營

從恒大負債看內地企業經營

近日流傳的恒大集團內部文件,指其基於時間緊迫為由,「懇請」廣東省政府准許回歸內地A股上市,否則需向投資者償還1,300億人幣及137億人幣分紅,致現金流斷裂,影響社會穩定,引起外界關注恒大是否頻臨「爆煲」而出言威脅政府。恒大主席其後發聲明,稱相關文件是捏造,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但集團負債高達8,355億,近年已引起外界關注其財政狀況。

這種透過不斷借貸、購買資產,再把資產抵押借貸的擴張模式,相信不少有經驗的投資者隨便都會想起幾間曾經名動一時的內地企業,例如天價投得啟德地皮的內地發展商海航、天價投得英超播映權的樂視。這種營運方式風險極高,一旦資金鏈其中一環出現阻滯,公司的規模頓成「曇花一現」,甚至面臨破產危機。

恒大集團旗下的恒馳汽車近日不斷於各大媒體廣告出現,就令人聯想到多年前曾經高調作宣傳的樂視。樂視不斷增加業務,既有手機、電視,又曾經推出許多聲勢浩大的宣傳,包括於社交平台推出「$1電視」限時優惠、「蝕本價」的訂閱服務及機頂盒,客戶大增。其倒閉也使不少購買了其服務及產品的客戶受到損失,更使中港兩地大量員工一夜失業。

恒大被視為「大到不能倒」,故外界普遍推測其財困也必獲國家援手,但內地這些大型企業瘋狂擴張,其後再以社會影響為由,情緒及道德勒索國家救助,已漸成內地經濟的一大隱患。內地政府近年也正視到有關問題,人行旗下《中國金融》雜誌,近日就重刊了人行前行長去年11月的演講內容,提及金融機構企業管治問題,包括去年金融風險中,規模較大的私企首先出問題,還有一些仍在自救,如海航集團,更提到「野蠻擴張」是這些公司治理上的缺憾,恒大顯然是這篇文章針對的對象之一。

但恒大的困境也情有可原,內地政府近年嚴勵推行房產「不可炒」,加大力度壓抑樓價;加上人民銀行上月底向內房發「三條紅線」監管規定,包括資產負債不可高於70%、淨負債率不可高於100%、現金短債不可高於1倍,不達標房企將不可再增加融資。恒大三條紅線均觸及,故使其大失預算,資金流受阻。有分析就指恒大為突破「房住不炒」的國策,而推動恒馳電動車,企圖向綜合實業集團轉型。

恒大主席發佈聲明澄清文件不實當日,其在港上的股票股價已大跌達10%,有購買其股票的客戶都因而有賬面損失;若他日恒大回歸內地上巿,對持有香港股票的股民又會有何影響?觀乎中芯國際回歸內地上市時,就吸走了不少「北水」,上市當日A股中芯大升,卻導致港股中芯大跌。故股民購買內地企業的股票,除了要留意其企業管治和發展策略,也要留意國家政策對其經營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