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主教山配水庫】政府知衰派水務專家研究 報告詳盡證屬百年古蹟

【主教山配水庫】政府知衰派水務專家研究  報告詳盡證屬百年古蹟

(獨媒報導)古諮會昨午開會,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和油麻地配水庫擬議為一級歷史建築。主教山配水庫在去年「曝光」後,在居民抗爭下,才得以暫停拆卸工程。古蹟辦及水務署被質疑失職,當局在公眾壓力下知衰及亡羊補牢,派出水務專家作研究,報告詳盡兼證明屬百年古蹟。

土木工程拓展署前總工程師陳子浩,和水務署高級工程師黃曦諾代表署方在會上作簡介。兩名專家先介紹較早落成的油麻地配水庫,該水庫建於1894年,陳子浩表示,該配水庫並非如坊間所指的紅磚建築,而是由混凝土、花崗岩和紅磚所組成。

無標題

專家:油麻地配水庫屬九龍供水重要印記

在評級準則上,油麻地配水庫和鄰近的建築物具組合價值,即一級歷史建築前南九龍裁判處,及三級歷史建築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前油麻地配水庫屬地下水務設施,一般市民難以發現,但九龍當時的人口增加,在提供食水和改善衛生上有重要的角色,具重要的社會價值。

在保持原貌程度上,油麻地配水庫的功能性構件仍然完整保存,包括排氣管、進出口水管和出入口等,在罕有程度上更屬同類少有,具極高的文物價值,屬九龍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配水庫。重力自流供水系統在1906年才在九龍運作,油麻地配水庫便成為九龍供水的重要印記。

古蹟辦指原稱九龍塘配水庫 與教會淵源深厚

在簡介時,古蹟辦一級助理館長(建築調查)潘佩婷以深水埗配水庫作正名,指該配水庫建於1904年,落成時名為「九龍塘配水庫」,並俗稱主教山或窩仔山配水庫。深水埗配水庫至1970年停止運作,石硤尾配水庫及後落成取代其功能。

無標題
深水埗(主教山/窩仔山)配水庫

深水埗配水庫同為重力自流供水系統的一部分,潘佩婷解釋「主教山」或「窩仔山」配水庫別名的源由,包括水務署在1951年的維修圖則,同使用「Mission Hill」一詞,並和巴色差會、崇真會有關。在1898年7月1日,政府曾將一幅登記為新九龍內地段第一號的土地租給巴色差會,並建立其九龍首個教會,該地段和深水埗配水庫相同。

教會位於山腰,配水庫則在山頂,巴色差會在1954年將該地段轉售予崇真會。潘佩婷補充指,「窩仔山」的名稱則可能和附近的居民有關,因其鄰近窩仔街而命名,並曾在舊剪報出現。

專家稱同時評級意義重大

陳子浩認為,油麻地配水庫和主教山配水庫的評級別具意義,因為兩者分別在界限街以南和界限街以北。其中油麻地配水庫使用泵房輸出地下水作食水,當局同期建有紅磡和何文田配水庫,使用地下井供水。政府後來另建深水埗配水庫,以調節缸形式供水,陳子浩形容,「一個係地下水,一個係地表水,機緣巧合之下一齊評級,對香港早期,尤其九龍供水系統意義重大。」

陳子浩又指出,重力自流供水系統的開支較大,雖然成本較高,惟效益更大。他表示,水務署並沒有配水庫在1904年落成時的原圖則,署方現存的圖則為1951年版本,建築在戰後修復時曾作修改,其佔地較油麻地配水庫大十倍。

無標題

九龍首個重力自流供水系統配水庫

古蹟辦表示,深水埗配水庫同具建築組合價值,包括鄰近的四項二級歷史建築,即嘉頓公司、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美荷樓和寶血會女修院等,屬社會的縮影。潘佩婷重申,深水埗配水庫為九龍首個重力自流供水系統的配水庫,同為市民提供食水、公共衞生,和促成安裝消防水龍頭作出重要貢獻。

在建築上,深水埗配水庫石柱和天花等均以仿羅馬土木工程方式建造,其中四條石柱在去年拆卸工程時遭移除,發展局已保存作修復。潘佩婷認為,該配水庫同樣罕有,具極高文物保育價值,見證了深水埗和新九龍的發展,為九龍現存歷史第二最悠久的配水庫。

古諮會主席感謝市民、團體提供資料

古諮會主席蘇彰德則感謝市民、團體對配水庫和主教山配水庫的關心,包括分享資料和見解。他表示,水務署和古蹟辦的研究報告和資料將會上載至政府網頁,予市民查閲,「互相交換下資料,對保育係正面嘅事。」

無標題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 蘇彰德